藏传佛教修行次第

【藏传佛教修行次第之六】

2018-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香积园
佛经只是工具

接触过佛法的人,都多少有这个体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我们就对佛学有点轻视,觉得学佛不过就是烧香拜佛、念几本经而已。但是用西藏的方式学习,显宗有五部大论,密宗有四续部,学的内容就多了,每一个学科往下学的时候,里面的内容特别繁琐。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佛学里面的东西太多了,无论怎么样都掌握不过来,或者说自己忙不过来。

我的理解是什么呢?这就是没有找到学佛的主体。我们学佛的人平常有身边放一本课诵本的习惯。同样手上拿着课诵本,但是因为你关注的主体不一样,最后你所获得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有一种人这样理解:我是学佛的人,我要完成念诵这个课诵本,或者我要学习这本书的内容。这就变成往“外”去关注了——(认为)我们是学生,是修行人,手头上的这个东西是我们应该去学的,应该去做的,这是一种思考方法。

另外一种理解是,手头上这本书是自我锻炼的一种工具。或者说,它是让我去了解我自身的生命的途径,或者说参考书。这本书我读得熟不熟,读透了没有,不是关键。好比查字典,我需要找的生字生词,把它查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把整本字典都读透)。

我想改变我的生命,或者说锻炼我的生命,或者说想了解我的生命,需要有一些工具,一些外在的参考来完成,我们手头上的功课本就是锻炼我们的工具,是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命可以借助的一个参考书。这样去想就不一样了。

但是假如你想做佛教的老师,那是要花一个相当的时间在(研究佛教经典)里面,你需要往外去关注这些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更多的人没有要求去做佛教的老师,只是想找到一套能够解决自己生命问题的方法,那就没有必要去过多关注西藏佛学院五部大论这些东西了。无论是五部大论还是四续部,或者说中国曾经有的十大教派,现在比较兴盛的净土也好,禅宗也好,真正来说都没有什么差别。净土的佛经对你来说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参考书,禅宗的修行方法,对你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参考书。

你要学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大家都一样,就是在佛经里面,或者说在宗派里面了解自己的生命。在了解了自己生命的基础上,要找到改善自己生命存在的缺陷的方法。我们所需要的是这一点,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如佛经论典,也不是某种宗派,我们需要的是改变我们生命的东西。

我还是很在乎你们学佛的开始怎么设计学佛的整个过程。这个是关系很大的。有些时候我们想,有必要钻这个牛角尖吗?该听就听,该学就学,该念就念,就这样下去不就可以吗?——可能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歪打正着的可能是很小的。没有有意识计划好这个事情,比起计划好的,那效果是差很多的。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自己要确定一个相对正确的修行方向,这是很重要的。先去观察自己的这个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基本上有一个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找改善自己生命的方法。这方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佛经里面经常说,佛法是过河的船,只是方法而已。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太执著,或者说计较,你学的是什么显宗,还是密宗,还是净土宗,还是禅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

通俗地说,无论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或者是净土宗还是禅宗,还是西藏四大教派,作为一个宗派,对于我们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包装而已。好像喝茶的杯子,就是顶盖、包装,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承载一个内涵,我们所需要的是内涵,不是载体。但是,一开始也不能忽略掉这个载体,如果没有载体,直接去吸收它的内涵,也是做不到的。

作为一个学佛人,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有时候会特别纠缠这个“载体”。在圈子里面,我说你是格鲁派,你说我是宁玛派,觉得我们两个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是其实不是,我是从宁玛的途径在了解我的生命,你是从格鲁的途径在了解你的生命。其实我们所学的,从内容本身上面来说,都是各自在了解自己的生命。

——堪布土丹尼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