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丑的女人》,孤独地生,安静地死,一切泰然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130期“静”主题,参加短毛碎组织的好文共读活动】
好像他们都是空心的,好像他们必须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才能把自己填满。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在嫉妒我,因为我至少还是个怪物,而他们什么都不是。
看到这句话时,我似乎明白,被当做怪物展示的丑女,为何能对一切目光泰然以对。
01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这篇小说,无论是题目,还是开篇,都直奔主题。
开篇,既非常具象地描述了丑女之丑——
头颅疙疙瘩瘩,额头皱瘪,眯缝眼像裂缝,鼻梁支离破碎,鼻头幽蓝色,有汗毛,血盆大口,合不拢的厚嘴唇,口水四溢,呲着牙,脸上体毛丛生。
显然脱离了人类惯常形象。
但这并非吸睛的重点,重点是开头第一句,“他迎娶了世界上最丑的女人,甚至为了她,专程跑去了维也纳。”
每位读者大约都想知道为什么。
读完前一千字,有善良的读者心存期许,以为“他”是被丑女的内在美所吸引,毕竟,作者让我们看到,丑女有独立的思想,说话言之有物,思路缜密,仿佛能看透人心,她会好几门语言,像俄国人一样喝茶,有女性化的姿态,还有一双漂亮的小手。
看到这里,如果读者以为,“他”的设身处地是出自好意,显然是误会了。
作者必须揭开这个误会,先带着读者看“他”的行为和语言。
他想的是,“如果脱下她这种人的衣服,亲吻她,和她做爱,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她这种人”四个字,足以说明毫无尊重的猎奇心理。

他做的是,“围着这个马戏团转悠了好几个星期,赢得了马戏团经理的信任。他随着马戏团到达了布尔诺,在那里帮助他们签下一份合约。”
这段,像不像一只嗅觉灵敏的动物,围绕猎物团团转?
他说的是,“接下来要看到的这个丑陋的存在,会强烈刺激你们那双脆弱的眼睛!谁要是看了这个天生的怪物一眼,你就永远也别想踏踏实实睡觉了,就算睡着也会吓醒。还没准会让你对造物主丧失信心……”
夸张煽动着观众们的情绪,毫不顾忌会伤害身旁丑女。
直到这时,作者才揭开真相,将他的想法直接说出来——
她是如此与众不同,还带来大把赚钱的机会。若娶她为妻,标新立异,实乃幸事。他将拥有别人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02
如果把文章分成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他”的行为推进,可以这样划分——
开头:他见到丑女被吸引;
发展:他展开追求,获得好处;
高潮:他娶丑女为妻并获益;
结局:丑女离世,他卖掉遗体。
所以,“他”是个怎样的人?
故事不复杂,但作者刻画出角色的复杂性。“他”有着大段内心戏。
他用变态的心理偷窥丑女,“躲在帐篷后、车厢旁偷看,他会外出潜伏,透过栅栏板之间的缝隙,连续观察她好几个小时,乐此不疲。”
他是个狡猾的骗子和小偷,对所有人说和名流谈业务,“把皮鞋擦得锃亮,洗净名牌衬衫”,实则是找个附近的镇子住下,偷个钱包,一醉方休。
“他”善于编故事,对观众说她的父亲是一只公熊,说她是恶人的后代,说她的丑陋是梅毒的缘故……
这样赤裸裸的恶意,丑女早已见惯,可她仍然对这个求婚的男人表达了内心愿望。在他规划未来要去各处旅行时,丑女说她“只想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隐居下来,这样就可以哪儿也无须去,谁也见不到。她会做饭烧菜,和他生儿育女,打理花园。”
丑女当然被拒绝。因为“他”求婚的目的,就是让这棵“摇钱树”带来持续赚钱的机会。除了钱的好处,“他”始终对丑女各种嫌弃。
婚礼上,这个男人没有邀请任何一个家人和朋友,惧怕与她袒裼裸裎、敦伦尽分。
相比这样一个骗子、小偷、卑劣的投机客、没有心的男人,丑女只有一个缺点,就是长得丑。
在这部分,作者不是用美和丑作对比,而是用轻描淡写的笔触在说,这世上有种凉薄卑劣的人,什么都能拿来换。
03
虽然这篇小说的推进,都是以“他”的观察、想法和行动在推进,可每一次,了了着墨的丑女都能戳中读者内心柔软的部分。
她在观众面前亮相,听到“吃惊和厌恶的尖叫声”时,“笑容仿佛是个悲伤的鬼脸。”
她在阳光下编辫子,在嘈杂声中织毛衣,在观众面前一遍遍重复,“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他求婚时,她满脸涨红,浑身发抖,将头轻轻倚靠在他肩膀上。
他描述日后共同生活的计划时,她目不转睛地凝望他,“沉默又伤感”。
听到丈夫说,“你不但希望,而且需要别人观赏你”时,她不发一言。
她在黑暗中乞求,“摸摸我的脸吧。”丈夫没有照办。
连分娩,她都没哭没喊,像只动物一样安静。
马戏团长大的丑女,习惯逆来顺受,同时,又和别的姑娘一样,有对美的向往,对爱的渴盼,可最终也渐渐湮灭。
如果只是塑造这样一味让人同情可怜的角色,就太单一了,作者让她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所以,究竟谁才脆弱?谁才孤独?谁需要看稀奇古怪的东西,才能填满空的心?
这段话,让绝世丑女的角色有了更闪光的魅力,所以,她死后的被制成标本展览,就更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