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
2019-08-06 本文已影响46人
宛悦
首先,人的发展是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朝着积极方面的变化。
其次,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顺序性主要指生理上从矮到高,从小到大等,心理上从幼稚到成熟,从低能到高能等;阶段性是指年龄特征,是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的典型的特征,包括青春期的叛逆等;差异性主要是指在不同学生之间因为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导致具有其特性,从而存在差异性,差异性往往需要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不平衡性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在不同年龄的发展速率不同,这就导致关键期的出现,往往抓住关键是能事半功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身体机能的互补性,心理机能和身体机能的互补性。身体某一方面欠缺,机体可以通过强化其它方面,从而得到互补。人的精神力量也就是心理可以调节机体的不足,这也是一种互补。
合理的教育需要适应人发展的这些规律,才能有助于人更好的发展,达到教育最大化的意义。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于四点,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遗传给予人心发展的可能,是基础,是物质前提;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身心发展的外在条件;教育可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人的身心发展。学校通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对学生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影响学生各方面因素,比较全面,系统,深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反应和能动作用,对个体发展起转化的决定性作用。
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身心发展,效率更高,所以应该把教育和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根据人的发展的规律,使得个体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