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画册103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文本细读2:用追问引向深
1.外衣自有其存在的理由,而男孩亦有其生活的道理。
追问:如果没有寒冷,外衣还有价值吗?
对外衣的厚重心存感激,对应外界寒冷。如果没有寒冷,就不值得感激。这种负担是为了应对外界的匮乏。填空:……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朋友,内心需求,陪伴需求,反馈需求。都是一体两面。有价值也有束缚。男孩有自己的生活判断与追求。怎么解决?矛盾与挣扎,包括对羊群的态度。
2.两年间,他走遍了安达卢西亚的平原大川,把所有的村镇都记在了脑子里,这就是他生活的最大动力。
追问:走遍所有地方能不能成为他生活的最大动力?
当下是最大的动力,未来不一定是。回应前面破旧的教堂没有给他答案。走各种地方只是表层,被表层吸引。如果一直乐在其中,停留在这个浅表层次,就是他生活的最大动力。如果要精神生长,要思考本质,走不同地方就无法成为他的最大动力。他有这种更高层次的意识,但是不知道最高层次具体是什么样的。启发我们看教育,最大的差距是资源差,未来建立ai驱动的老师系统,超越时空的所有资源都所有人能享受到,教育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时老师能做什么呢?无法想象两年之后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牧羊少年需要契机产生认知飞跃。如我们对ai的认知,也需要契机。
3.这一次要告诉那女孩,为什么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牧羊人会读书识字。
追问:为什么这一次想要告诉女孩?
他想要探索自己,告诉女孩,能得到反馈,羊群是他生存的保证。他感激外衣,感激羊群,就是感激现实生活的条件。由此感到女孩能够给到他稳定的生活,他也要承担婚姻的琐碎,他还处于左右摇摆中。
4.父母希望他成为神甫,成为一个普通农家的骄傲,而他们一生只为吃喝忙碌,就像圣地亚哥的羊群。他学过拉丁文、西班牙文和神学。但是,从孩提时代起,他就梦想着了解世界,这远比了解上帝以及人类的罪孽来得重要。一天下午,回去探望家人的时候,圣地亚哥鼓足勇气告诉父亲,他不想当神甫,他要云游四方。
追问:对应着怎样的人生?
第一种人生,稳定的生活。父母对他的期望:有保障的生活。就是让孩子走父母规划好的稳定生活。联想到今年高考志愿更多人选择了稳定的专业,就是优先选择外衣。如果十八九岁的孩子优先选择躺平摆烂,这个社会就真的躺平了。没有希望,没有出路,迷茫加无力。因为他们放弃了精神追求。如何唤醒青年一代的生命激情,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当下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二种人生,通过书本,通过规范认识世界的传统活法。神学院只是提供特定的答案,人只需要做一个接收器,不需要自行探索体验。
第三种,亲自探索世界,亲自体验生活,不被表象迷惑。对抗传统,需要勇气。人只要活在现实生活中,就需要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既能探索自我,又能承担责任,需要进一步思考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