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毕业生的迷茫
读了十六年书的你,该如何选择?
不久前,我问表妹,你那么拼命的读书是为了什么?她回答说不知道。我问她,那你将来想干什么?她回答,除了读书,没想过其他的。她正高三,学生时代的白热化时期,她对学习的疯狂让我感到心虚,同时也很恐慌。
到2018年7月份,我的学生时代就要正式划上句号,来到实习的地方,我才明白,没有后路可退了。
读师范院校,选择走教师之路本是出于儿时梦想,但现在,我有些踌躇。教师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么?可为什么师德败坏、学生暴力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我思考社会价值观走向的同时,我似乎也正在说服自己另择他路。
自以为坚持十余年的梦想,经得起怀疑吗?
任何让你有犹豫的决定其实都错了吧。我羡慕那些目标明确,并且一往无前的人。我也曾经发誓要像自己的爱豆学习,做一个坚定而勇敢的人,可以有某个地方闪闪发光,被人称赞。可现在的我,连自己都看不起。
从小梦想三尺讲台,突然发现学校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那红烛般的荣耀显得有些诡异。
我想问问每一个身处教师之位或是正在努力成为一员的人们,这是为了生活,还是梦想?
越来越好的待遇,五险一金,带薪休假…这些成了支撑我这个摇摇欲坠梦想的理由。
那些为了梦想不肯向现实低头的人还好吗?
大一时候认识一个老师,四十岁,男,未婚。我好奇他的生活,有意无意地也在打听着他的生活。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经常和我们说起他,用着那种长辈催婚的语气,“你们看看你们×老师,为什么四十岁了还不结婚?每天就只抱着一个照相机,存了十几年的工资也心甘情愿投进摄影里,到处拍拍拍,就是拍不来一个女朋友,这有什么意思………”
这有什么意思?我想不明白这有什么意思,在20岁这个年纪,我没有过硬的家境,没有可发展的背景,更没有过人的能力,所以我对现实完全屈服,我相信面包永远比鲜花重要。
直到有一次跟同学去蹭他的摄影课,那双泛着惊喜和热情的眼睛给了我一些答案,关于他这样做有没有意思的答案。他也许是拍不出个女朋友来,但是他追求的并不是结婚生子的现世安稳,他拍出了他的梦想。
前不久见到一个高中同学,坐下来聊了聊。得知他现在正在经营一家酒吧,生意一般,提起的时候,他有些惆怅。
后来从朋友口中得知,他当年在大二的时候选择退学,家里被他闹翻了天。他说他不明白读书干什么,他早就厌恶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他求他的父母相信他一次,他选择的另一条路一定是康庄大道。
退学后,像亲戚朋友借了十多万,父母资助了他十万,他开始把设想了很多年的酒吧在现实中铸造起来。然而他忽略成功之路上必有挫折。除去房租,成本和兼职的工资,他几乎每个月都在做赔本买卖。父母开始无休止地指责他,劝诫他。他开始成天买醉,眼神变得涣散…
昨天又听说了他的消息,他把店转了出去,到另外一家酒吧做了兼职。
人的一生,选择居多,清醒极少
任何一个选择为人生放手一博的人都是勇者,无论结局如何。
我好想在毕业之际选择放弃教师之路,但我害怕家人无法理解的眼光和朋友事业有成的嘲笑。我知道,我永远无法与循规蹈矩的生活背道而驰,这十六年行尸走肉般的坚持就是最好的证据。
毛不易的《消愁》中说“清醒的人最荒唐”,荒唐的人是否最清醒呢?
我好想荒唐一次,可我没有赌注,经不起输。
亲爱的路人,我有点儿迷茫,你是否能灌我一碗有毒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