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文艺调频随笔散文

花与人间事一同——2021悦读笔记(六)

2021-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江春水1990

(二十六)《红墙黄瓦——北京古建筑物语一》张克群,3星。

不看不知道,原来作者张克群是高晓松的母亲,他们家家学渊源,亲友中名人辈出,令我肃然起敬。这本书可以算作科普读物吧,又像是北京古建旅游指南,作者粗略介绍了北京的宫殿、祭坛、庙宇、园林等皇家建筑。她的语言浅白通俗,没有专业术语,对非建筑专业人士很友好。我以为无论看书看画还是听戏听曲,只要能激起一点共鸣就不算白费时间和精力。看此书好似和一个很可爱的老人家对面唠嗑,时有会心一笑。讲到英法联军抢走我们很多宝物时她说:“我有一个问题憋了多年至今不解:人家抢了你的东西,你还得花大价钱从强盗的孙子或孙子的孙子手里买回来,这是什么道理?我就奇怪了,要都这样,还要什么警察啦反扒小组啦干什么?等着小偷卖赃物时本主再给买回来不就完了吗?哎,没处讲理去!”谈到颐和园长廊上的画时:“这里展示的是我照着长廊画,用钢笔画的几张。虽然是黑白的,但一样传神,还不用你抬头。”

建筑作为公共艺术品,它的艺术性和文学、戏剧、绘画相比,更具象征性,是需要人指点解说的。原来我们的古建无一处无来处,细节上的韵味和背后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漫游开来,生动有趣,以后再去北京时相信会有更多地方了然于心。可惜配图还是我觉得不那么好看的手绘,为什么不用照片呢?

(二十七)《印象中国•文明的印迹•壁画》简洁编著,4星。

虽然也是一本指导性读物,胜在图片精美,语言也言简意赅,一点都不浪费笔墨,很好。很幸运身为中国人,有这么多灿烂的文明值得我们学习欣赏,还是那句话: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缺一不可。

(二十八)《空谷足音——寻访世间最美寺院》青青著,5星。

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本书,读到就是缘分,很庆幸没有错过。见猎心喜,看完仍不舍,遂下单买了一本私藏。作者历经10余年,遍游华夏大地,寻访众多寺院,最终作成此书。62篇文章62个寺院,有古刹名寺也有不为人知的隐秘小院,但都是一样的幽然深邃。她所指的“最美寺院”,我想并不是指最美建筑,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山居的隐士,寺院里的僧人,隐居茶庵的茶师……那些尊从自己内心的芸芸众生让清寂的寺院变得悠然美好,他们在举手投足间安享禅意生活,静坐、诵经、冥想,种菜、喝茶,消除迷惑与烦忧,获得人生的大智慧。

由古至今从不缺描写寺院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所有的诗句都指向净寂渺远的清修之地,坐落在云水无心的深山幽谷中的寺院,如高人隐士一般的僧人,都是神秘肃穆的存在,带着森森古意。很喜欢作者的文字和心性,看时常有心意相通的时候,凭添几分欣喜。她用淡泊的语言讲述自己或朋友和寺院的故事,有的温暖有的怅然有的欣慰。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更多的苟且,我们所求不过是在各种难以平衡的事件中寻找平衡,获得心灵的抚慰与解脱,这也是佛教发展和流传的意义吧。如果可以,我也愿能有一段时间行走山河表里泉流溪涧,安静感受日升日落四季轮回,坐对流云飞瀑一肩明月,融入草木自然的世界而不归——想想就很心动,只先等点点成人。

“看那人世攘攘,灯影晃晃,人散后的寂灭,才是永恒的快乐。”

(二十九)《把日子过成段子》应童著,3星。

这是一个温柔耐心的女人书写的文字,对婚姻对孩子对工作,她都是心平气和地对待,我自愧弗如,有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十)《山居日记》小脚雷大侠著,4星。

看过二冬的《借山而居》,是年轻人的活法和想法,有文艺气息又幽默;这本的山居生活是个老太太的活法和想法,烟火味十足,两种风格我都喜欢。少有的没有磕绊的一口气看完,行文流畅语言自然,很好读。可以想见作者是个大嗓门的北方老太太,走路带风的那种,做事爽利有决断,结庐而居,唠唠叨叨她的一亩三分地。她写得随意,我看得随意。人为什么在城市却怀念山野?围墙之外的广阔山野,天高世界远,生活退回到最简单朴实的状态,只要愿意,也是可以做到的吧?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自勉。

附注:配图出自呼吸摄影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