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加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按照联合国的最新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5.9%。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计,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比例近3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世界银行的数据则显示人口老龄化已经在全球蔓延,地球正在慢慢变“老”。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人口老龄化将是21世纪最主要的社会转变之一。不同于较早进入老龄化的欧洲,老龄化相关研究以及解决方案比较成熟,国内专注于养老领域的机构比较有限,养老服务需求严重得不到满足。一是传统上认为养老问题属于家庭内部问题,这限制了大家对养老服务成为产业的认知,而随着经济、人口流动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养老模式已面临巨大挑战;二是国内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普遍是不独立、需要关怀、需要照顾,关于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为此愿意付出的消费不够了解;再者,国内养老服务以及适老化设施不足,相关的配套设施与服务达不到人们的心理需求。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与养老市场的饥饿需求,便催生了不容小觑的老龄市场,中国养老产业规模的递增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得快,这基于下面两点事实。
首先便是前文所说的用户的增长,这是产业规模递增的基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2050年中国老年市场和养老产业规模将会增至48.52万亿元和21.95万亿元,与2015年的1.87万亿元和4900亿元比较,年增长率分别达9.74%和11.48%,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其次是消费心态的变化。现在以及未来的新老年人,他们的生活重心由原来的局限于家庭到关注自我,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相对比较年轻的中老年人群,他们愿意为品质、为追求买单,“快乐老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张,并且单一的消费品已不能满足,吃喝、娱乐、旅游等元素结合到一起的综合消费体验更受欢迎。中老年的各种精神消费在升级,需求也不断演化,这一消费心理变化为商业实践带来更多的可能。因此,人口老龄化在给社会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等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机遇,尤其是在数字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随着老年人群的大规模触网以及创新科技的发展,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给这一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巨大的发展潜力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社区养老方面,国内已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键呼叫紧急服务系统以及可根据老人身体情况自动呼救的“智慧腕表”。一些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类平台可以提供从代买日用品到上门问诊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在居家养老方面,智能康复床、电动移位器、融康复训练于游戏的复健系统等养老黑科技让老人享受高质量的颐养生活。目前国内不少地方政府正逐渐与养老科技服务企业深度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各种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汇集安全监护、健康监测、生活服务、娱乐社交、情感关怀等多项全方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而推动社区进入智慧养老新时代离不开养老金融(Ageing Finance)的助力。一方面,养老产业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与养老产业相关的投融资需求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体面的养老服务保障、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也需要养老产业金融的推动。另一方面,养老金融能为广大国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财富,随着国民的养老规划和投资意识的提升,一个成熟的养老金融体系在增加养老资产储备的同时也提升了国民的购买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这将使养老金融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助力。
可以预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老龄服务领域深度应用以及养老金融的发展,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将与传统的老龄化社会大相径庭,相关的服务亦大不相同。这一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智能护理、远程医疗、远距照护、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中可见一斑。新时代的“老龄化”具有高收入、低龄化的趋势,新时代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具有高品质、个性化的特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养老金融的推动之下,养老服务业将迎爆发式需求增长,能够解决养老痛点的领域无疑将成为巨大的消费市场,其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