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乐园婚姻育儿迷你杂谈

让孩子愿意和你无话不说,妈妈应该怎么做?

2018-03-30  本文已影响30人  玉筝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在看连续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曲玮玮的新书《今天以后,人生无数可能》。

被书中的一段话触动,原来在孩子的心中,她希望你是这样的妈妈。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最欣慰的时刻,并非听妈妈为我唠叨,并非聆听她讲述为我付出多少,而是她告诉我,她把《太阳的后裔》看了三遍,特别喜欢宋仲基,她有生之年一定要环游欧州……是她把句子的主语变成自己。——曲玮玮

原来孩子更愿意看到父母首先是爱自己,而不是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有追求才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追寻。你的观点新颖,紧跟潮流,孩子才能和你无障碍沟通。

年轻人现在关注什么,你都清楚,比如抖音,怎么玩;微博热搜每天发生的热点,你都第一时间知道,和孩子聊新鲜有趣的话题;看公众号有适合孩子的鸡汤存起来,感觉孩子有情绪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根据孩子当下的心情发鸡汤文。孩子会很诧异,怎么你们啥都知道啊?此时看到的鸡汤文,结合自己的境遇会更有感触,也会很快释然。孩子觉得和你聊天有趣,有启发,无代沟,而不是说教唠叨,感觉是和同辈在聊天,会把你当做最亲密的朋友。

想要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让孩子愿意和你无话不说,你就要不断学习,要比孩子多关注一些她平日关注不到的领域。比如微信读书,讯飞语音,幕布,思维导图,等等。在和孩子聊天时,告诉她你现在正在使用这些小程序,孩子是不是也对你刮目相看。

你在折腾生活,不安于现状,不颓废,跳出舒适区,做自己想做的事,告诉孩子你正在做什么,会让孩子有和你同频的感觉。比如,你和孩子在追同一部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看到感人的一幕落泪时,你发个荧屏照片给她;孩子回应说,这一集我也看哭了,孙俪这段哭戏还可以这样演,演的太好了。顺便问你《恋爱先生》看了吗?如果还没看,就不要看了,结尾就是个坑,特别没意思。你看到一篇文章说90后的孩子多在凌晨2点后睡觉,无异于慢性自杀。把链接发给孩子,孩子深有同感,恼于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你提议每晚微信打卡,你睡觉时,提醒孩子该睡了,发一张晚安心语图片;就像小时候,孩子在身边,每晚睡前互道晚安一样。回忆的甜蜜涌上心头。你开公号写文,孩子给你鼓励,转发朋友圈被朋友善意嘲笑秀妈“狂魔”。只要和孩子在沟通上花点心思,让孩子心理不设防,孩子会愿意和你滔滔不绝,毕竟父母才是最可信赖的好朋友。

龙应台说,父母也有“有效期”,错过就晚了。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父母在孩子教育黄金期的有效沟通,是孩子长大后愿意和你无话不说的基础。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对于成功有这样的定义:“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在“黄金有效期”内缺乏父母陪伴、守护、尊重、包容、理解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不善交际、内向、自卑、幸福感低,就算在学习上得到了不菲的成绩,依旧过不好一生!

在网上看到一位曾经的高考状元北大才子拉黑父母,12年没有回家看过父母,他与父母决裂,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他写万字书信,表达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与忽视!一位心理学家说,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父母对孩子就是应该高高在上,对孩子做什么都理所当然,甚至只要自己觉得为了孩子好,就不考虑到孩子感受去做,这是很奇怪的逻辑。

我一同事,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加拿大读书,基本靠儿子偶尔在家庭群里发视频,了解小儿子的情况;大儿子因为身体不好,工作一段时间后,身体不适就没再工作,娘俩的常态是在各自房间忙活自己的事,儿子电脑上玩游戏,她织毛衣,一整天说不上一句话。她说大儿子从小在奶奶家长大,和她不亲近;小儿子是她一手带大的,现在也远离她,男人照顾婆婆也不经常在家。我能感受到同事很孤独,但是她也默认这个现状,根本不想做任何改变。从闲谈中,我知道同事很少在家做饭,早晨就是喝咖啡吃点心,中午在外面随便吃点就上班了,晚上也不吃饭。至于儿子吃什么,她一点也不关心,反正家里有的是方便面。造成亲子关系冷漠的原因多种多样,没有良好的沟通,根源在自己。

记得孩子小学一年级上课外语言培训班时,培训老师说,她女儿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给她打电话。那时很羡慕老师有个贴心的女儿。如今微信时代,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别让唠叨说教阻碍了和孩子沟通的心路。

有多少孩子的朋友圈是屏蔽父母的,孩子是有分寸感的,永远不要把已经长大的孩子拿来当小孩教育。有人说,你给予孩子的空间有多大,孩子回报给你的空间就有多大。我最近也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孩子不在身边,通过无障碍沟通感受亲子之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