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
人体是一个很神奇、复杂的生物结构,皮肤上面有无数的毛孔用于扇热,同时人体内无时无刻也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同时释放热量。
在这扇热与发热的过程中,人体能够恒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实是一个奇迹。那么这个平衡是如何保持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打破的呢?
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一个称之为“下视丘”的系统控制,在一天的过程中,人的体温是会有变化的,在体温过高的时候,“下视丘”会通过排汗,皮肤散热的方式来降低体温。而当体温降低的时候,会通过减少皮肤流汗从而减少温度的流失,增加新陈代谢增加身体的供热,从而将体温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当病菌侵犯人体的时候,人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进行一些防御机制,人体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会杀死入侵的病菌。当这种防御机制启动的时候,可能会伴有发烧等现象。
孩子的正常体温
孩子的体温在36.5-37.5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孩子可能就发烧了。
那么为什么孩子容易出现38.5摄氏度之上的高温呢?
前面说了,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的,而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上调体温的时候容易过度调节,造成体温过高。
如何处理孩子发烧
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发热问题。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身体的防御反应,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过早的服用退烧药会削弱身体的抵抗能力。
所以如果宝宝发烧的时候,没有表现出不舒适的感觉,吃喝玩耍一如从前,说明孩子病情不严重,可以观察观察,给孩子多喝水,增加排尿和排汗,通过散热降低体温。
但是如果体温超过一定的问题,可能会造成身体机能的损坏,当体温超过38.5度的时候,可以服用一点安全的退烧药物,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这些退热药物作用于“下视丘”来下调体温。三岁以下的儿童肝肾脏功能发育不全应避免使用。身体降热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热是通过体内排汗来排出体外,而汗液的形成是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身体缺水会降低退烧药物的疗效。因此在退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充身体水分。
——上面主要是参考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