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
再次看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特意到网上搜索这句话的出处。有些地方说这句话出自《华严经》,但《华严经》中并没有这样的原句,那应该是概括出来的。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从儒释道层面理解的意思是:就是不迷失和忘记初心,安住在真如本性中,才是圆满的境地。从生活层面理解的意思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标,坚持到底,才能有始有终的达到目标,完善自我。
1967年,星云大师为弘扬佛法,发愿建一座佛光山寺。他带着弟子,在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巅,开始了创业。那时一无所有,他步行一家一户地化缘,有时要走出好远。一天,在返寺的途中,天降大雨,山路湿滑,他不小心摔下了山谷。等到弟子们找到他,看着他身上的伤痕,哭出声来。他笑笑说:“我自幼出家做和尚,完全是自愿的。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2008年,金庸因为在刘邦废立太子的事情上搞不明白,就向北大国学院的老师请教,听后豁然开朗。于是,对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说:“我想到北大读本科,补补国学的不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许智宏笑着说:“您应该读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博士。”第二年,已经89岁高龄的金庸真的投到袁行霈教授门下学习古代文学。面对人们的困惑,金庸解释说:“我从小就喜欢徜徉于书海,这成了我一生的愿望。吾生有涯,学而无涯,初心让我学会清零,像一个新生儿一样永远充满好奇,从来不会感觉到年龄的苍老。”
白岩松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大学课堂上,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启示: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
因此,记得,经常提醒自己,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17年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