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时难免油腻,不如和文学来场约会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611/8093e0ad283c71ce.jpg)
01
小时候,做过文学家梦的,请在留言区举个手。
原来是真的!跟我一样的人还不少。后来被告知,那玩意儿不怎么有用。
找工作好像没人要,从古至今靠文学活下来的也没几个。
杜甫名垂千古,可是晚年穷困潦倒,连“浊酒”也喝不起;李白虽说经常有人请他喝酒,他也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这样的答谢名句,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人生悲剧。
2000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顺其自然去学校当了老师。中途曾经有那么几次起心动念,想要脱离三点一线的人生轨迹,去外面看看。毕竟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的不只是你和他。
那个年头,想要换份工作,就必须买报纸。XX晚报的第4版,就登满了各大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
一眼看下来,只有两种工作才是有胆量去应聘的:一种是文案,另一种就是语文老师。于是就去招文案的地方瞧瞧,负责招聘的人拿出一款牙膏,说给你30分钟时间,写一则营销文案。
抓虾!文案写得诗情画意,搞得负责人没看懂。结果自然石沉大海。
这样看来,文学还真没啥卵用?!
02
时间一下子到了2013年。
这十几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有点“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的感觉。
首先是淘宝为代表的电商,改变了大家逛街购物的习惯。一批批宅男宅女,足不出户,享受着一机在手、万事无忧的待遇。
紧接着,各种社交软件、学习平台开始出现。QQ、微信、网易云课堂等等粉墨登场。不但可以语音、视频,还可以组织各种学习。人与人之间从未如此高密度连在一起。
有一天,我印象中只会开拖拉机的堂叔,突然跑来找我。侄子,问你个事,那个啥,丝巾在哪买?
什么?丝巾?我没买过丝巾啊。我一脸蒙圈的样子。
堂叔却笑了,还说你是个读书人呢?!丝巾都不知道。来,给你看看。说着,他摸出手机,点开他的微信群。
我一看,原来是这玩意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611/daf030e3bbc11e15.jpg)
堂叔在线上听了一堂国学课,特别兴奋,觉得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伟大的东西。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能读一读,不枉此生!
这要是在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一个初中还没毕业的农人,心血来潮就要去读《诗经》了。
世界总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发生着各种变化。我们却只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望着所谓的那一片天空。
03
曾经有一位导师,在课间告诉我们一段话,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
一个完整的世界应该包括青山和它的倒影,两者相互辉映,相互依存。我们于实在的青山中砍柴打猎,于虚幻的倒影中释放情感。倒影使我们拉开与青山的心理距离,使我们更便于领悟青山的真谛。只见青山不见倒影是对世界的一种大误会,由此而下的判断也必然片面。
现实世界里,我们经常会只见青山不见倒影。可怜我们不觉得这是误会。
世界文学名著《 欧也妮葛朗台》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欧也妮葛朗台是一个视财如命的家伙。
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吝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妻子一死,便通过公证人让女儿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证件,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
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一般。他说:“这样好叫我心里暖和!”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也许,葛朗台正是因为只看到了青山,而从未见到青山的倒影,他的灵魂就不完全。在他的世界里,除了金钱,没有温情。这样的人生,只会死在冷冰冰的陌生里,又有谁会觉得这是完整地活着呢?
04
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生活的机会。
继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之后,阿里毫不犹豫地推出文学平台。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所谓的贵族和平民、学院精英和职场菜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在主张平等、分享、自由的互联网上,人与人的交流和对话,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文学梦。
也可以借助文学滋养自己灵魂深处的根。
当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作品,如潮水般涌来,
谁能借我一双慧眼,
去发现真实的优秀作品?
当夜深人静,我想捧一本书,
咀嚼与俗世不一样的生活,聊以慰藉受伤的心灵,
谁能借我一把钥匙,
去打开文学的大门?
05
有一群人,
愿意和你一起,
深情开启那座我们向往已久的殿堂。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611/c090263425fb9122.jpg)
通过6堂课,带你敲开文学的大门。
让你成为有文学品味的人。
1.什么是文学?
*你所读到的是文学作品吗?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在哪里?
*文学活动有哪些要素,如何认识?
2.为什么需要文学?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文学不功利,我为什么喜欢?
*文学不能当饭吃,到底有啥用?
*田间地头也能看见“奥巴马”——文学在这个时代有哪些变化?
3.怎么欣赏文学作品?
*好不好看?——学会感受
*哪里好看?——学会欣赏
*为什么好看?——学会品评
识别上图二维码,预订课程后,加余老诗微信(CGNYYT991),即可入群一起学习。
6堂课,59元,开启的是一段新的人生之旅。
改变,只有是否愿意,
没有会不会。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