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以为的内向终将毁了我们》
我看着手机里那句“我还是不参加了吧,我真的不行的”,神情沮丧,却在心底暗暗发誓:下一次,就从下一次开始,不会拒绝任何机会了。哪怕是厚着脸皮,也一定一定把握住接下来的每一次机会。
01
你是否曾被人评价为一个内向的人?如果是,你是否因为你的内向而遗憾自己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呢?小到一边期待着一边畏畏缩缩着不敢回答的上课提问、跃跃欲试却终究没有胆量报名参加的演讲和唱歌比赛;大到很想尝试却因为要求能够进行良好沟通而望而却步的职位以及哪怕已经得到了却因为很少参加团体活动而拒绝的项目参与机会……
在我的童年,有这么一件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件事: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好像是在学习《翠鸟》这篇文章吧,老师在问文章里有一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回答对的老师会奖励一个本子。具体的情况不太记得了,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是知道的,可我一边期待着自己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边又紧张地不敢举手,多次做自己的心理建设也不得成功,只好告诉了同桌答案让同桌获得了这份奖励。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觉不爽,也不记得不爽的是没有获得奖励还是自己胆小的性格了,但是在这内向的性格陪伴的岁月里,确实大大小小错失了很多机会,放弃了很多本可以做到却因为自己的性格而不敢尝试的事情。
02
在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里,内向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性格:内向的性格似乎很容易被认为有点自闭倾向;父母总觉得内向的孩子出不得众、不善于与别人打交道,认为有这样的性格的人走入社会容易吃亏、难有成就……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只是说,等我们走入社会,自然而然就改变了,就善于与别人交流了、就善于表达了。他们这样说着,潜意识里也还是认为内向似乎并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好的性格。
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也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说,性格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性格不是区别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我也开始用这些信息同脑海里固有的观念做斗争,同父母去辩解我内向的性格没什么问题,不需要改变。可是生活告诉我,一切好像并不是这样……
大学虽没有如愿进入自己想去的学校,却也是满怀希望地踏进了这个将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期待着自己自然而然地变得外向,混迹在各大社团、各个部门;期待着自己完成很多不敢去做的事情;期待着自己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但,我的期待并没有如愿……
面试青志被刷,因为我的紧张让我在面试时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参加比赛成功进入复试,却选择放弃,因为突然知道复试是需要当着许多人进行ppt展示的,而我终究做不好这样的心理建设;好不容易和朋友组队参加了一个比赛并站上了复试的舞台,却发现自己双腿发软,只能让朋友来面对评委的质询来做答辩。而最遗憾的莫过于拒绝了一个老师的项目参与机会。
“你好,我是xxx。我正在参加xx老师的一个项目,我们上课的时候,感觉你xx课程学得很好,你有兴趣加入我们吗?”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是狂喜的,我的大学一般,能够进入老师的项目学习是很难得的机会,但我的一腔热情突然被一盆冷水浇灭。
我真的适合吗?我真的能够和团队里的人很好地沟通吗?如果因为我的问题给别人带来麻烦怎么办?
我这样想着,选择了拒绝:“不好意思,我觉得我可能做不来的,你找别人吧。”
“你真的不试试吗?你上课的表现那么好,可以的。”
我真的不试试吗?我真的不能踏出这一步吗?好吧,我还是过不了心理这一关。
“我还是不参加了吧,我真的不行的。”
“好吧,尊重你的意愿。”
好的,我真的不能踏出这一步呢。
……
我多么希望能够收到一条短信再向我确认一次呢!又或者说我真正希望的是在我狂喜的那一瞬间不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不计后果地说一声:“谢谢你的邀请,我愿意。”
我看着手机里那句“我还是不参加了吧,我真的不行的”,神情沮丧,却在心底暗暗发誓:下一次,就从下一次开始,不会拒绝任何机会了。哪怕是厚着脸皮,也一定一定把握住接下来的每一次机会。
03
后来,我想我最遗憾的不是不能获得这个机会,而是像是走到了人生的一个交叉口,不知道面前的两条路通向哪里,而我却因为各种顾虑选择了蹲在原地。
后来,面临毕业、面临找工作,我终于挣脱了舒适圈,踏出自己的步伐。虽然我依旧是个不太爱表达的内向的人。
我们一直被我们所谓的内向所限制着、所影响着,我们活在内向给我们织就的恐惧和标签里。我们因为内向,限制在对上台演讲、与人交流的恐惧中,局限在不会演讲、不善于交流、表达的标签中。但这不是正常的内向的性格,真正的内向应该是我能够很好的表达、很好的交流,但我不爱表达与交流。我们能不能做是能力问题,而我们怎么去做才是我们的性格倾向所表现出来的。
不要为自己的恐惧找借口,直面自己的恐惧,积极寻求自己的正向改变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