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通过改变细节养成好习惯,我有几点心得:
1. 把空泛的目标,变成一个可测量的具体事情,写下来。这就像下围棋,如果没有棋盘这样一个简单又毫无技术难度的工具,下棋的难度可不止增加了一倍。把目标写下来,通过把目标转换成一个具象化,可衡量的等价问题,比如,不如把减肥,变为通过12个月,可以在17分钟内,跑完5公里,更容易成功,因为不单给自己做的事,赋予了一个意义,还可以反推来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否可行?以及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2. 把目标分解成每天的待办事项。比如:我想减肥这种目标,仔细想想,是很空泛的,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见不到效果,很快也就放弃了。比如减肥健身,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饮食,锻炼,睡眠。再往下分,比如锻炼,就可以细分为,每天,跳绳500 x 5,俯卧撑 30 x 5, 深蹲 100 x 3,前后左右大跨步12 x 5,深蹲跳 20 x 5,等等。
3. 让目标和每天的待办事项,重复出现在自己面前。比如,把每天的锻炼内容,打印到一张A4纸会便签纸上,贴在书桌前,厕所镜子旁边,床头,冰箱门上等等,每次看到,就马上做一组,也就是5分钟,一天下来,积少成多,自己没觉得花了时间,但总量和强度一点都不少。
4. 要逐步试出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比如上面这几个锻炼项目,都是随时都可以做,室内外都可以,很小的一个空间就可以开始,不会打扰周围的人,不需要器械或器械方便随身携带。像老师说的,这些运动都是开始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换衣服换鞋,但做一组是会喘或稍微出汗,可计数,做完就记下来,可以积累成就。
更关键的是,容易发现适不适合自己,不适合就坚决调整。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变,我越来越体会,厉害的人,大都是绝不轻易定目标,但如果有了目标,是不会轻易放弃,而且会用很长时间,紧盯关键结果,逐步完善。
但是,用来实现目标的工具方法,是会不断地调整的,绝不纠结于某一种工具和方法,也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我就是“什么什么”。这可能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吧?
5. 把自己的生活工作的空间,单纯化。比如书桌就是工作才坐到前面,把无关的东西,都归类收起来,尽量避免分散本就很稀缺的注意力。
6. 把不容易开始的事,关联到另一两件关键结果上的事。比如赖床,可以把起床,第一组健身和称体重连起来,每天一起床,就去卫生间上一趟厕所,看到那张A4纸,就会选一组什么练一下,然后称一下体重。人都是思维惯性的,会希望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所以看一下我是不是还是很棒的好奇心,可能正好发挥一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