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行动-青椒计划教育故事美丽乡村学校发展联盟九宫格教育故事大赛

心系山区孩子 扎根村小教学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345人  彭水县郁山镇大坝教学点李大开
心系山区孩子 扎根村小教学

                                卷首语

彭水,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谷地、坡麓、岩溶洼地以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流地貌并存。因此在我县的教学点分布中,小型村小教学点成为我县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经几度变迁,现仍有70余所村小。在这些村小教学点,虽师资缺乏、资金紧张、场地与设施简陋,仍承载着边远山区孩子的教育教学重任。

郁山镇,就地理位置而言,郁江河、中清河和后灶河三条河流将其划分为四大板块,因此地貌可谓是复杂多样。为此,微型的村小教学点扮演了我镇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虽几经演变,我镇村小学教学点由原来的11所缩减到至今的5所【堡上(已拆)、钟鼓、大坝三所村小是我镇最偏僻的学校】,在校学生近300人,其中配备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只有1所(而且只有一套设备),惠及学生仅70余人,幸运的是在2013年秋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走进了我镇的三所村小,为村小教学带来了曙光。但主要还是以三尺讲台为阵地,“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张嘴”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引言

当亲眼看着大山深处的一批批孩童从流着鼻涕走进理想的中学,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走上舒适的工作岗位,凭着自身的努力创造美好的人生,我会心地笑了。

                    力排众阻    誓当代课教师

小时候的我,同这无数的山里娃一样,虽然不十分明白读书的目的,但却十分的努力,把读书当做是一种乐趣。

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可谓是如鱼得水,可在高中的最后阶段,学习遭遇了坎坷,以至于在2000年高中毕业时,没有考上大学,而贫穷的家里再也无法供给我继续上学读书。当时我异常沮丧,心灰意冷的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乡。

2000年9月开学,我独自一人来到了我的母校——堡上村小,见到了我的启蒙老师——何朝生校长,他让我考虑是否能帮帮他,因为当时学校紧缺老师。当教室里孩子们的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映入了我的眼帘,不禁想起自己是因家乡的落后而没有走出去时,心中不由得为这些孩子的将来而隐隐触痛。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为山村的孩子做点什么。

回到家里,我把内心的想法告诉家人,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片片的反对声——首先是慈祥的父亲发话了:“当代课老师没有出路,我不同意。”平时最爱我的哥哥像放鞭炮似的一阵:“当代课老师有什么好,一个月才100多元,还不管吃住;跟我一起出去打工或者去学一门手艺,一个月挣个一两千元不在话下。因此,我也不赞成你的想法。”妈妈呢?发的话更狠:“当代课老师,有什么好?穷光蛋一生,搞不好媳妇都找不着。”……听了家人的话,仔细一分析,还真是这个道理,内心的天平不由得有所倾斜。但大脑中闪现出教室里孩子们的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的情景时,便又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宁愿打光棍,当穷光蛋,也要让家乡的孩子有求知的机会。最终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当一名在当时来说并没有希望的村小代课老师。

从2000年秋季开始,我踏上了村小教学的征程,开始了我一生的追求,下定决心为家乡的村小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青春。

                    潜心教学    努力提升自我

2000年9月12日,我第一次踏进我的母校——堡上村小,并被委任学前班语言、拼音、三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何朝生校长对我进行了专项培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三尺讲台,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的村小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七认真”,不断创新,默默耕耘;立师德、树师风、铸师魂、垂教范,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大山深处的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做一名让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接下来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刻以何校长的教导为思想准绳,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随时听课。一期下来,我利用空堂时间,听了我校教师的随堂课共计20余节,吸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实战经验;其次我还利用空余时间仔细研读教育教学经典:《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记》、《当代教育学》以及我国的四大名著等。

2004年秋季开学会上,校长吴应安满脸焦虑——历年从事毕业班教学的两位老师拒不接受本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因为这个班的基本情况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糟”。看着吴老师的焦虑,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豪情,毅然决然地和吴老师挑起这个班级的教育教学重担(我负责语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正式行课后,我才十分后悔当时的冲动:一班32名学生,有一半的学生连正确地读文都十分困难,且仅有五个学生能写较为通顺的短文;纪律呢,更糟,只要老师一转身,教室里就炸开了锅。面对如此情况,对于第一次任班主任工作、第一次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且缺乏经验的我,实在是不小的挑战。但我坚信,只有经过无数个“第一次”,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在开学的第一周,我沉着冷静,从整顿班风入手,首先利用选举的方式,组建同学们心中的班委成员(前提是,自己选举的班干部,必须服从管理,否则重罚);其次,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通过倾听、交流,明确学生内心的声音,进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感化、教育。两周下来,我会心地笑了,因为班级在新任班委的带动下,彻底改变了。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与《爱心与教育》和苏赫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让我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我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带领学生大声地读书,午休时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而习作课呢,我就采用了梁中俊老师指导的方向:平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在课中积累的优词美句进行描写,先从写段入手,慢慢地就过渡到篇。经过我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在2005年6月,给家长和学校交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我特别感谢这“第一次”的尝试,为我后来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基础。

2007年,这是我从事村小教育工作的转折之年:在重庆市“代转公”招聘中,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老师。介于我镇钟鼓村小紧缺教师,我不得不离开离家步行仅15分钟的母校,调到步行需4个多小时且不通公路的钟鼓村小工作,由于路程关系,我住在学校,只在周末才能与家人团聚。正是这个机会,我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外,还利用空闲时间出板报、办专栏,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板块找到了方向;运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及教学光盘进行教育新手段的探究,在我的带动下,学校的大多数老师都能熟练地运用教学光盘上课;有了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著作,在不知不觉中还迷上了教育写作,完成了我的教育论文处女作——《建立优秀班集体的主要理念——尊重与热爱》,且喜获镇级二等奖。正是在此殊荣的鼓动下,养成了我每期坚持完成至少一篇教学案例,一则教育故事,一篇教学论文的撰写。通过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应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自己的工作点滴形成理论,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在教学中不断论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并把凝结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2008年9月25日,我可爱的小女儿出生了。然而那天,我还在学校上课,当我接到电话后,急匆匆地向陈仲维校长请了半天假,便马不停蹄往家赶,经过近4小时的长途跋涉,回到家里的时候,女儿已经睡在妻子的身边,我的泪水不停在眼眶中打转,心中是千万个对不起贤惠的妻子。但由于学校紧缺老师,第二天,我把照顾妻女的重担托付给我母亲与岳母后,毅然挥泪辞别妻女,赶回学校,继续教学工作。

2009年秋季,由于我镇大坝村小教师的变动(三位老师调到中心校),钟鼓村小学生递减的缘故,我又被安排到大坝村小任教。

在几所村小辗转期间,我异常珍惜成为正式教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断为自己“充电”:我于2007秋,2015春再次进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函授学习;2008年春,我积极参与了全县的新招聘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西师大培训:圆了我的大学梦

      2011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由重庆西南大学组织的“重庆市2011年教师培训项目村小教师专项培训”学习。在此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在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中,西南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基础名师、基础教育中心主任——宋乃庆的《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若干争鸣》,让我清楚认识到了教育的真谛——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实事求是,从实际、现实、实践中出发,对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存在的问题进争鸣,进而让我们的教学方向更加明朗;西南大学原副校长徐仲林教授的《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在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重庆市教育研究所长张鸿的《教育科研选题》、《教育科研课题设计论证》以及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何小波教授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途径》三场讲座,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要适应新世纪的教学挑战,必须要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还有众多教育大师的讲座进一步改变了我心目中的“教育”;在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和北碚朝阳小学的参观、听课、交流,让我开阔了视野,进一步认识到了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经过在西南大学短暂的15天的培训学习归来,我就开始了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研修摸索,努力打造村小特色校本研修

                  立足校本研修 提升村小教师素养

山区村小教学点,对于师资培训这一板块几乎是处于零阶段。作为村小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必须要在中心校的统一调配下,才能有机会出去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因此,要通过学习培训来整体改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特别困难的。那么该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呢?

通过在西南大学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以及在西师附小和朝阳小学的考察学习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提升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2012年10月,利用中心校“送教下乡”的教研活动机会,特地力邀中心校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年级组的优秀教师,来我校对相应年级开展献课活动,周清用老师上的《6、7加几》和李继林老师的《做操》给我校一年级的进位加法和识字教学做了漂亮的示范;梁中波老师献的《垂直与平行》和罗永清老师上的《找规律》让我校的教师的几何教学和寻找规律找到了切入点;张维民老师给二年级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以及冉育平老师的一堂体育课,为我校对开展好音、体、美课程找到了方向。

在2013年5月,利用“领雁工程”教研活动的春风,邀请了中心校教科室成员,来我校指导教研工作,主要指导了教师们的三课功底。通过对我校王益昌老师的《熟读精思》和我的《人民币的认识》两堂课的现场说课、现场听课、现场评课,进行了指导并交流了意见。让全体教师清楚认识到了怎样说、说什么?如何听、听哪些方面?如何评、到底评哪些方面?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2014年秋季开学后不久,我跟学校负责人主动请缨,承担我校本期的教育活动开展。并把我的教研思路在会上与大家一起探讨,虽各有看法,但最终决定从随堂听课、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四个方面进行开展。

为了让校本研修活动有序进行,我先撰写了2004秋校本研修报告,并在中心校教导处备案。记得第一次活动的开展的前几天,为了准备资料,我常常在电脑前收集整理到凌晨一两点钟,在10月18日,我校第一次土生土长的校本研修活动专题研讨——低段的识字教学在我的组织下正式开展:首先,我将事先在家下载好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发给大家,学习课标对低段(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然后组织大家对识字教学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最后进行总结,为我校经后的低段识字教学保驾护航。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介于我们村小学在集体备课这一板块的空白,我就确定了第二次研修的主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有了目标,我又利用休息时间,在家用电脑为第二次的研修活动搜集资料。在正准备进行第二次研修活动时的前一天,一阵阵摧毁人心的话语飞进了我的耳际——“他充啥子能豆啰?还充当校本研修培训的角色!”“就是哟!他有几斤几两,我还不晓得嘛?”“年轻人嘛,就是爱出风头,到时是怎样死的都不晓得!”“对、对、对,在村小几十年都没听哪个在搞校本研修,他居然想充当第一人,做梦吧!”……听了这些话,的确他们说的是实情,因而几经犹豫,一股激情顿时被浇灭,第二天的活动就势延期。课后,曾洪武老师问我为何没按期进行研讨活动。于是我与他交流了内心的想法,听后他对我说:“我支持你,我希望你继续做下去!”听了他的一席话,我顿时觉得自己很小气,回想起自己当初主动请缨的理想,顿时又来了劲。第二次的研修活动比预先迟到了一天,在这次活动中,我利用搜集的资料为大家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了集体备课的界定、指导思想、操作流程、具体要求、基本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在曾洪武老师的支持下,我毅然放下了心理包袱,在2014秋,我还组织了我校全体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解读;组织了《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怎样说课、上课、听课》的理论学习与交流;进行了“阅读教学”的专题研讨交流;还组织大家进行了三次集体备课;由曾洪武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2015春季,我转变了研修方式,放弃以前一味的理论学习,主打教学新手段的操作技能交流。在3月下旬,主要与我校教师进行微机的基本技能操作、简单的课件制作的交流,还组织大多数老师注册郁山镇中心校网校,初步学会整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和中心校网校资源库中的资源,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生成可行的教学案例,为我校今后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找到了新的方向。

从4月开始,为了让“教学点数字主要全覆盖项目”最大程度地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服务,我与曾洪武老师一起就利用教学点教育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进行探索。由于我校的数字教育功能室只有15平米,

且还被两个书柜占据了近3平米。为了改变现状,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我校的男教师,首先把两个书柜搬走。空间出来了,但配备的电视又要重新安装,考虑到学校没有资金,就放弃了请专业的师傅来安装。于是我回家借来了冲击钻,又到五金铺买好膨胀螺丝,一切准备就序后,于4月14日,我就开始了第一次学当安装师傅了。手握冲击钻,打好四个安装电视支架的孔后,简直就是“光灰”的一身,在接下来装膨胀螺丝固定支架时,一不留神,我心爱的大指甲一下撞在坚硬的墙上给撞翻了,顿时疼得我双脚直跳,后在王成林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近1个小时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看着焕然一新的数字教育功能室,似乎手指的疼痛也随之消失了,我们高兴的笑了。

安装好数字资源接收设备后,我又紧锣密鼓地进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在4月中下旬,我运用教学点资源和中心校网校资源进行整合,上了6堂示范课(二年级:语文《丑小鸭》;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奇妙的桥》、《橡皮头铅笔》、《国旗同太阳一同升起》;二三年级:音乐《卖报歌》)。当年曾洪武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和我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两件作品参加了市级“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优秀案例征选活动,分获市级二等奖和一等奖;2016年,吴邻琼老师的音乐课《小朋友的家》和我的美术课《装饰自己的名字》参加了市级“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优秀案例征选活动,又分获市级一等奖(我县共获奖6人次,一等奖3人次)。

我希望,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带领大家以校本研修这个平台,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校本研修方式,共同促进我们村小教师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等,为落后的山区村小教学站好岗,服好务。

          以课题为杠杆,助推村小发展

介于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教学模式落后之现状,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努力寻找适合村小教学的捷径。

2014年秋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设备在我校安装调试好后,我带领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这来之不易的“宝贝”进行探究。为了促进村小教学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在2015春季,就项目资源的应用他俩当成了重点课题来探究,6月正式申请县级课题立项,并于10月20日被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育学会正式立项为彭水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5-PSGHYB-002。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我召开了课题组选题通会,就选题名称、选题依据、选题目的、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和课题组近期工作安排八个方面进行了通报。使课题组各位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价值——为村小的师资培训找到新的途径,加强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建设。

随后我组织全体教师研读课题参考文献。经过一周时间对文献资料的研读—探讨—交流—汇总,为我校项目资源的应用探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题实施阶段,我首先组织我校全体教师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究交流。特别是在项目资源中的“课程资源”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讨,分别从“教学点也接收资源的应用导航、网站使用新手导航、拷贝资源使用帮助”三个方面的应用,在电脑上边操作边讲解,初步对我校教师进行了项目资源应用培训学习,为项目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随后,两位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对我镇辖区的五所村小教学点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其调研结果为课题研究找准了起点。

在掌握了全新的材料后,我和吴邻琼两位老师就开始着手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探究:集体备课—示范教学—课例研究—协作交流—成果推广。

11月下旬,我校开展应用项目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在活动中,我一边播放Flash视频,一边在该暂停的地方和重复播放的地方进行示范教学与讲解——如何利用反复播放视频,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随后,就集体备课成果,我和吴邻琼及时开展了展示课。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Flash动画视频,并相机与视频中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整堂课中,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课堂互动和谐、学习氛围浓厚,充分体现了山区孩子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兴奋劲。从那以后,我校教师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成为了常态化,应用项目资源进行“双师”教学等系列的探究尝试,使我校教师充分感受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给我们条件艰苦、师资薄弱、优质教育资源贫乏的山村教学点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薄弱学科)带来了新的曙光。

继课堂教学探究后,基于教学点无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研修模式来同时提升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我于2016年初,就带领课题组成员就运用项目资源进行教学点师资培训探究。经过一个寒假的探究得出:我们可以直接运用项目资源中的专题讲座和优秀教学案例来进行自我培训。并于3月下旬,在我校开展了运用项目资源进行师资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在数字接收室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研员乔亚梦老师的《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语文教与学的应用与建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的《数字资源在学习数学教与学的应用》等专题讲座,各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以及项目资源应用方面的建议,不仅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教学的方向,更为我们如何应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及时通过教研活动加以分享,以让我校的创新探究成果在其他教学点得以推广。3月29日,在白池村小举行的“郁山镇中心校‘双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我在课堂展示活动后,就课题组的探究成果(运用项目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向参加本次活动的二十余位教师和领导进行了汇报交流,得到了县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万建明副主任、张芙蓉老师和县教师进修校谢琴老师的肯定。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于2017年1月顺利结题。一是建构了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为载体的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培训模式;

师资培训模式

二是建构了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为载体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对项目资源的应用,并结合村小教学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通过不断创新,来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班刊为载体,促进班级建设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更是老师心中的希望与寄托;班级,是学生的园地,更是学生才华施展与成长的沃土。为了更好地担当起“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学生心理教育的辅导者”的多重角色,我在班级建设中大胆创新。自2015年秋季开始,我创建了班刊,班刊——《雏鹰展翅》为载体,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为培养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现代公民而不懈努力。

当我初次提出编纂班刊“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加强安全、养成与法制教育,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后,得到了吴邻琼老师的大力支持。在商榷刊物名称时,我们一致认为“村小的学生就如同一颗颗被埋没在沙土中的钻石,一只只刚刚学飞的小鹰,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激发藏在他们身体里的潜能,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最后一致敲定为“雏鹰展翅”。

心系山区孩子 扎根村小教学

《雏鹰展翅》的第一、二栏目“校园动态”、“班级大事记”,主要是向学生及家长传递学校以及班级的建设、教研、活动开展等资讯,以此成为学生家长了解学校、了解班级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以让学生从小养成时时关注实事动态的渠道之一;第三部分“学生展示平台”是最主要的部分,此栏目主要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习作、作业、书法、绘画、手工作品、作业蜕变篇以及好人好事等,此栏目的设置主要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而“课堂教学与学习剪影篇”则是培养孩子们协作学习的一大重要平台;最后一板块“课外阅读篇”是为了为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填充孩子们的课外阅读。

心系山区孩子 扎根村小教学

在第一期班刊发行后,我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及时地信息搜集。家长对刊物的编纂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们可以从刊物中及时地了解一月中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掌握了班级建设的一些方向;而孩子们呢,在课外可以阅读到同伴们或自己的佳作,提高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而自己展示在刊物上的作品,则很好地弥补了自己的成功感,进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每期班刊的阅读量基本是25000字左右,一学期下来,就是班刊的阅读量就可以达到10万字左右,再读一些课外书,班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能达到新课标的阅读要求。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道出了兴趣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想我们班的学生一定会在班刊——《雏鹰展翅》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主动学习”的境界。

我坚信:级刊物——《雏鹰展翅》将成为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页历史的缩影,一种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创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记忆的珍宝,一束青春的花朵…….让它陪伴我们教育事业的一生,成为我们献身边远山区村小教育事业的真实见证。

    合理引入外部资源,建构村小特殊发展模式

学校要发展,除了利用村小教学点贴近社区、学生人数少、师生比高等特殊优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乡土资源课程,建构独具特色的村小教学点课程体系外,我们还要放开眼界,解放自己的思想,吸收一切能促进村小教学点发展的外部资源,来建构特殊的发展模式,真正促进“小而美”的村小教学点而努力。

在师资培训这一方面,我们除了利用也有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进行教师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外,还积极配合中心校教科室所组织的各项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新课标、听推广课等),并在培训学习回来后及时与本校教师分享,以这种“走出去、带进来”的方式,共同促进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提高。

其次,除了运用中心校派出外出学习的机会外,我校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教育公益机构所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

在2015年秋季,我们引进了北京友成基金会常青义教的“双师教学”模式,和常青基金项目官员甘琦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甘老师在2016年的6月23日、8月12日两次率常青义教志愿者团队深入我校进行“双师教学”模式的指导与探究;2017年6月7日,国务院参事一行到我校进行“双师教学”调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没有专业教师的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开齐开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

2016-06-23:甘琦老师率常青义教志愿者团队深入我校进行“双师教学”模式的指导与探究 2016-08-12:甘琦老师率常青义教志愿者团队深入我校进行“双师教学”模式的指导与探究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汤敏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王继新教授,友成基金会项目官员甘琦一行莅临我校进行“双师教学”调研

在2016年7月30日,我在北京参加阳光书屋和二十一世纪联合举办的年会——乡村微型学校发展研讨会,有幸和北京阳光书屋建立了合作关系,阳光书屋的执行总监高任骋老师和曲元洲老师于9月18日不远万里,亲自来到我校进行学前教育调研,并未我们带来了一套由阳光书屋和千千树共同打造的学前教育课程工具——阳光盒子,阳光盒子所囊括的学前儿童混龄班上下册课程(动作儿歌、音乐、游戏活动)合理的开展,弥补了我校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瓶颈;2016年10月,我成功入选爱聚教育创新机构旗下的教育公益品牌——一公斤盒子“寻找100位乡村创育者”项目学习计划其中的一员,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位乡村教师,采用“线下工具+线上课程”的方式进行探讨学习,其“发现—理解—实践”的课程设计理念给我在探究乡村教育的创新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乡村微型学校发展研讨会

2017年6月,我校成功入选友成基金会的常青·波音“放飞梦想”项目学校。8月14日,梁中俊、吴邻琼和我在北京杨镇一中参加了项目组的暑期培训;18日我带领大坝村小学的孩子们和北京密云北庄小学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线交流互动,共同参与了波音(中国)携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青基金启动的“跨界公益创新项目启动仪式暨放飞梦想—乡村航空科普‘双师’首课”,标志着“放飞梦想”线下航空科普活动正式进入了线上2.0时代

常青-波音“放飞梦想”启动仪式:北京主会场(密云北庄小学) 常青-波音“放飞梦想”启动仪式:重庆分会场(彭水县郁山镇大坝村小学) 常青-波音“放飞梦想”启动仪式:重庆分会场(彭水县郁山镇大坝村小学)

    以沪江网络课堂    助推村小教学弯道超车

2017年春季,我在爱聚教育教学创新机构旗下的教育公益品牌——“一公斤盒子”项目官员陈丹老师的引荐下,成功加入了沪江网“美丽乡村小学网络公益课程”,成为了沪江CCtalk在线课堂教学的实验学校之一。通过Cctalk在线教育平台,成功链接了“美丽乡村小学”联盟的课程资源和“互加计划群”、“村小教师成长计划”等教师在线学习培训平台。

“美丽乡村小学”联盟的“微笑音乐”、“夏加儿美术”、“彩虹花和阅读”、“鲨鱼公园儿童科学”、“二十四节气”、“快乐手工”、“网络素养”、“书法”等课程有效地丰富了乡村教学点的课程资源,有机地解决了非专业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的课堂教育教学实效。

网络大课表

通过沪江Cctalk网络公益课程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建构了两种课堂教学途径:

一是充分运用在线课堂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在线教师和教室里的助教教师的完美演绎,进行“双师教学”。通过网师的在线授课,助教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有效的组织;教学中呢,助教老师通过拍照将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送到上课的Cctalk群中,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上麦,与网师进行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在线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向在线老师反馈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就绘画作品、手工作品、歌词演唱等通过双向视频反馈给在线老师,以及时得到在线老师的指导,同时孩子们的佳作得到千里之外的线上老师的赞赏,以及和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将课堂学习效果发挥到最佳境界。

第二种呢,就是针对上课时间和在线课堂时间吻合不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Cctalk群中生成的回放视频,通过助教老师课前的备视频活动,让助教老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熟记于胸,将视频资源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实现片段式教学,在课堂中经过播放、暂停、回放、快进等方式进行教学,此种模式虽然失去了与在线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但却能合理有效地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

韵律舞蹈课 鲨鱼公园科学课 夏加儿美术课 微笑音乐课 彩虹花和阅读

沪江CCtalk网络平台除了为乡村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在线课程资源外,还为广大的乡村教师的培训学习途径提供了方便之门。沪江CCtalk在线学习模式的出现,有机地解决了这一困境,特别是“沪加计划群”和“村小教师成长计划”就是乡村教师培训学习不容错过的学习群。

沪江CCtalk在线学习群的学习时间都是安排在晚上的七至十点之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打开电脑甚至是手机,随时都可以和名师“面对面”,聆听教育大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分享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链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在每周六晚上七至九点的“沪加计划群”,上一学期在群中带领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学习了《网络教学之五项修炼》、《教师发展的“弯道”超车》、《美丽乡村小学的实施路径》、《如何成为闪亮的网师》、《网络直播三部曲》等讲座,有力地提升了乡村教师们的在线教学能力;而培训学习中各个地方的老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加以分享交流的学习方式更是让人青睐。所以,以沪江CCtalk这种投入小、收效快、易推广且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教师培训学习模式有机地化解了乡村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学点的教师)的培训学习的瓶颈。

互加计划:师资培训

总之一句话,沪江CCtalk教育平台的出现,对于师资力量薄弱、优质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为乡村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让偏远山区的孩子就近入学接受良好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的薄弱学科音乐、体育、美术课的课堂教育教学以及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促使乡村的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沪江CCtalk的道路上,我只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但我将继续在CCtalk在线课堂教学的路上探索前进,为乡村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关爱学生    为家长排忧解难

村小的学生,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作为这类儿童,他们在物质需求上基本都能得到满足,而作为亲子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空白。这样一来,学校操场是我和学生的阵地,我们要么是在操场边手拉手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我们要么是站在一起侃侃而谈;我们要么是一起并坐在操场边的石头上,促膝长谈……干什么呢?那是我在与他们交流在学习上、生活上的思想动态,以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其内心的需求,给予及时地帮助:如随时鼓励他们与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通电话(亲子教育);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社区中去(社会实践教育);随时随地留意他们的吃、穿、住、行、学、需等问题(个体关注)……努力减少他们心灵上的孤单与寂寞,让其能够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把对父母的依赖进而转移到对老师的信赖,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除此之外,我更关注班上特异体质的学生,坚持每周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至少一次的交流,并随时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以能达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从而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记得2014“六一儿童节活动”那天,班上的吴某同学在厕所晕倒,我便急忙把本班学生事宜交给了同事,并请其帮忙通知监护人。并马不停蹄地背起吴某同学赶到马路边,并叫另外一个同学在后面扶着,骑上摩托就往镇卫生院赶去。经过十多分钟的行驶,终于到达了郁山镇卫生院,背上迷迷糊糊的吴某同学从一楼爬到三楼的医生办公室,这时,我虽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全身也被汗水打湿,但我并没有停下。首先跑到一楼挂号、交费,然后又回到医生办公室,在医生的嘱咐下,把吴某同学从三楼背到一楼的B超室进行检查,随后又背到三楼的病房,经过打针一番治疗后,吴某同学终于苏醒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直到下午,吴某同学的监护人才赶到,在确认无事后,我才骑上摩托,赶回学校接读幼儿园的女儿。

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我还注重力所能及地为学生家长排忧解难。2016春季,我班曾如意同学在第十周不幸患急性肾炎在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与其爷爷电话交流后,了解到该生未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于是,我主动告知其爷爷,把各项治疗资料收集好,可以通过学生保险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报销一部分费用。当曾如意同学康复出院后,其年近古稀的爷爷到学校开证明时,我才发现他收集的资料缺了很多(治疗清单、出院证明),而且必须的复印件(户口本、银行卡)也没有准备。于是,我主动承担起搜集所需资料并帮忙报销,经过两个下午的努力,这件事终于得到了解决。

······

在从教的路上,尽管有辛酸、有泪水,但我无怨无悔。我深深地知道,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过去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也将成为历史。我将会再接再厉,心系山区孩子,扎根村小教学,努力在山区村小教育这片田园里辛勤耕耘,积极探索,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奉献自己的青春,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后记

在这悄然而过的17村小教育生涯里,我主要从函授、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以教学竞赛与撰写教育教学故事、论文为平台,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为立足村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蓦然回首,在过去的时日里,我收获颇多,让我最最值得高兴地是在2016年的12月站到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的领奖台上(2016中国网好教育盛典)领取“中国好教师”的奖杯。但我会一如既往:心系山区孩子,扎根村小教学。

            不忘初心:根在村小  爱在执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