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二/《谈读书》
我读书慢。
我读书慢,往往别人一个晚上能读完的书,我要花上个两三天,比如《活着》。
朋友读《活着》只用了一个晚上,他们问我读了多久,我说三天。
我特别羡慕他们,因为我不具备这种一目十行的能力。
但是渐渐的我便发现了问题。
读完书便要谈,这是每个读书人的特点。
我在和朋友谈《活着》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印象比较浅。不是说记得不深,而是说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似乎不太一样。
他们一说《活着》,大多讲的是故事情节。说情节有多么的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有多的悲惨。
当然,他们也会说这些情节反应出了一些什么什么的问题。但我总感觉不那么的“得劲”,总感觉不能够引起我的某些共鸣。
但是每次在尝试与他们讨论小说的线索和历史背景的之后,却总是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后我总结出来,他们看书读的快而浅,要不得。我读书虽慢,但是慢工出细活,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
我读书麻烦。
我读书麻烦,往往一个句子要读上个两三遍,这也是导致我读书慢的直接原因。有时候不仅句子要读个两三遍,前后章节还要翻来覆去的看上几回,实在是麻烦。
开始我并没有注意为什么会如此麻烦,觉得读书就应该是这样的。后来发现别人一遍而过,流利极了,便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如此“麻烦”。
思前想后,便觉得应该是写作影响了我。
读书的时候,出于职业病,看到个一个好的、难懂的句子,总是要斟酌几遍,研究他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碰到个结构奇妙的小说,常要翻来覆去对照一番,思索他到底是如何构思的。这样一来二去,自然就“事儿”了许多,自然就慢了下来。
所以这样看来,读书慢有了原因,读书“事儿”也有了解答。
我读书喜欢晚上。
我读书喜欢晚上,将近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头脑异常清醒。辗转反侧一番,实在是睡不着便拿起床头的书来看。
本以为读书需要花脑子,能促进睡眠。没想到这夜深人静,万籁无声,更是读书的好时机。
往往就着个小台灯,一捧书便是到了一两点。
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我第二天的精力,自然是不可取的。
所以后来决定早早的上床,什么事也不做,就看书,看到十二点便睡。
说来也怪,从此以后便没失过眠。
我谈读书,自然都是读些好书,都是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书。所以便会去反复咀嚼,所以便会去翻三倒四,所以便会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的与作者,与前辈进行对话。
我爱读书,读书自然也是会厚爱我的。它能够让我知古今中外,让我通天文地理。
读书厚爱于我,而我也一直回馈于它。对它来说,虔诚而坚持不懈的阅读,便是最好的回馈。
我爱读书,现在是,以后一直都是。
end.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