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第一章
开始读卢梭的《爱弥儿》,有许多地方读不懂,期间需要搜索资料,因此读得很慢,几天才读完第一章,以下是第一章的心得体会。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称三大教育巨著。《爱弥儿》是卢梭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
全书共5卷,第一卷讲2岁以前的“体育教育”;第二卷讲2-12岁的“感官教育”;第三卷讲“12-15”岁的“智育教育”;第四卷讲“15-20”岁的“德育教育”;第五卷讲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全书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理念和观点,对后世教育影响很大。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读第一章的时候,有许多与现今理念矛盾,甚至相冲突的内容。我只能把它归咎为此书成书太早,许多思想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但与如今的教育理念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只能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方法。
第一章花了很大篇幅写西方不母乳的社会现实,把母乳与得到丈夫的爱,孩子的孝顺,分娩的顺利等联结起来,认为母乳是它们的前提基础,过分夸大母乳的作用而令人啼笑皆非。在我国,一直都是提倡母乳喂养,可见,母乳喂养的确有独到的优势。此外,作者还强调了素食、空气和乡村等自然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这一章,可以看出明显的时代割裂感,特别是在医学方面,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这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自传体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个估计和早期西医的发展状况有关,从这个从层面讲的话,作者排斥医学也是可以理解的。
读完第一章,掩卷遐思,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对于教育培养成“人”和“公民”这部分内容,这里讲到斯巴达人和鞑靼人,书里说“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他们的邻居”。我想,读懂这部分知识,还应该具备这些民族的起源及发展历史才行,所以,读不懂的最大原因还是自己知识的知识储备不够。
虽然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但很喜欢书里的许多好句子,如“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了,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