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摄影.绘画》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良心文学》

茅山的呼唤(五)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之舞555
风之舞摄影

怀着一种敬仰与崇敬,静静地伫立于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

碑前广场两侧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广场中央陈毅、粟裕的雕塑在秋阳的映衬下格外威武,彰显着铁军形象,拜谒的人们正肃立于纪念碑前,向牺牲于此的新四军将士们默哀致敬。

随后,工作人员在碑前广场燃放起鞭炮,一阵"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便在山坳里盘旋回响起来……

风之舞摄影 风之舞摄影

聆听冲天炮仗蕩起的嘹亮激越的号角声,一种壮怀激烈油然而生,心灵仿佛穿透岁月的隔阻,见证了当年那个新四军小号手用生命谱写的传奇:

那是80多年前的一个秋日,几百名新四军将士被穷追不舍的日军围堵在茅山一个狭长的山坳间。大家一面凭据险峻地形顽强抵抗日寇疯狂的冲击,一面心急如焚地等待夜色掩护寻求脱身之计。

一位年仅16岁的新四军小号手灵机一动,悄悄钻进茂密的丛林。

这个深秋的傍晚,山坳里激烈的枪炮声响得不停,夕阳也似乎迟迟地不肯褪去,将半边天染得血般猩红。

风之舞摄影

正当被困的新四军将士们万分焦急之际,突然,相邻的山头上响起了急促的军号声,那是新四军小号手吹响的集结号。

狂躁的日军以为扑错了方向,迅速转向那座山头。

夜幕终于降临,一阵阵嘹亮的军号声在茅山的林间、山头、溪涧回响跳跃,循着号声追击、被军号搅得晕头转向的日军,开始歇斯底里地向号声处扑去……

小号手用一把军号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谷、丛林间转悠,日军的枪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遥远……终于,军号在一座高耸的峭崖上响过一阵急促的冲锋号音后,戛然而止。

小号手倒下了,整座山林重新陷入一片寂静之中。早已跳出日军包围圈的新四军将士们,纷纷脱帽向着山崖的方向致敬……

从此,新四军小号手茅山丛林中号音诱敌、智斗日寇的壮举,被方圆百里的军民们奉作神话般骄傲而又崇敬地传诵着。

风之舞摄影

青山有幸埋忠骨,荒草难掩忠烈魂。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如今,每年前往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拜谒的人们始终络绎不绝,而且总要神情庄重地在纪念碑广场燃放几捆大炮仗,驻足聆听随之响起的"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

“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 经有关部门声学教授、专家多次实地考证,证实确有这一奇观,并得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的认可,成为“世界一绝”。

尽管从科学的认知上,人们知道这种奇观的形成,可能与茅山当地气候、地形、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绝非人为的“奇特”景观。但人们内心里更乐于笃信,那位新四军小号手的英魂并未远行,仍然留驻茅山的青山碧水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

(待续)

风之舞摄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