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灵魂三问
《论语》里的耳熟能详的灵魂三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孔子的学曾子说的。
曾子没有颜回那么聪明,也没有子路那么勇猛,他是一个比较憨厚的人,但是厚重而有力,孔孟的处事风格就是刚毅木讷。
我们来看“为人谋而不忠乎”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工作职场中有没有尽心竭力,有没有带着思想去工作?大家同样做一份工作,为什么他可以比我想的多一些?能多做一步?这些都是需要扪心自问的,我还有努力空间。
再来看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越长大越发现没有谎言的生活是不现实的。据研究表明:超过60年的生命中,一个人说谎至少88000次。60%的人在10分钟的谈话中至少撒谎一次。甚至最诚实的人平均每天说谎4次。当然,有些谎言是善意的或者是当时有必要的,我们撒谎是为了交流、成功或隐藏我们真正的感受。我扪心自问,有时候当我面对一个不太想继续聊下去或者不想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情况的话题时,谎言会出现,不过我要撒谎的时候还是会有犹豫的,会尽量说一个大范围而不详细的回复,毕竟从小接受的认知就是“撒谎是不好的行为”这一理念。
说谎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更多的是指承诺。当一个人承诺别人的时候,如果他没有做到,这就是失信于人。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口头承诺,甚至是书面承诺。这些失信的承诺当中有我们不愿意的,难以做到的或者是我们以为自己做了,但别人却认为我们没有做的承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勿轻诺!古话说的好,极喜时莫与人物,极怒时莫与人书。
最后关于“传不习乎”这是我最想聊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被传授到的知识,有没有复习、练习?但在《樊登讲论语》这本书中有另外的观点,我很认同。他说,“传不习乎”的意思是传授给他人知识的人自己有没有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每一个人都有传授或告诉他人知识或道理的时刻。每一个人都是一位老师,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我们告诉他人的东西,自己是否有做到呢?传授给别人的东西是否自己检验可信呢?
这让我更加谨慎于“分享”了,如果我分享的东西对我没有产生帮助的话,而我分享出去了,如果因此对他人产生了负面影响那就是我的问题了,当然前提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判断与鉴别能力,而拥有这能力的前提是提升认知!最后回到“习”上就是行为是认知的体现呀!
工作尽心竭力,干一行爱一行;不轻诺,言必信,行必果;学习到的知识要去运用,没有知行合一,就不是真的知道,现在看自己,是真的无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