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成为你身体条件反射的一部分———《奇迹——笨小孩》观影后
新年里,选择看春节档一直是我的娱乐重头戏。在此之前,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已经许久没有进电影院。难得假期,就连续看了两部档期最热电影《水门桥》和《奇迹》。
《水门桥》之于《长津湖》已经拉垮了一节,虽然依然厚重,但全无惊艳,多少有点堆砌的嫌疑。除了依然为历史所动容,基本上没有太大波澜。
但是《奇迹》却令我有要说一说的冲动。作为有一个十一岁男孩的且持续创业已经第八年的母亲而言,看后者让我感触良深。甚至数度泪湿了眼眶。
故事其实很平常,20岁的男孩,因母亲去世,父亲跑路,而不得不从大学休学,独自扶养先天性心脏病只有6岁半的妹妹。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兄妹俩相依为命,艰苦生活的场景。哥哥依靠各种修电器,养家糊口。电影中主要的诱因在于,妹妹需要在八岁前动心脏病手术,不然可能就不保。当然手术费不菲,因此哥哥孤注一掷回购一批次级手机,本想翻修后投放市场可以赚一笔快钱,不惜借了短期高利贷。
于是第一个戏剧冲突就出现了,政策影响,这批手机砸手里了。
于是,高利贷上门,两个人赖以生存的手机维修店被全部拖走,甚至交不起房租,被赶出了家门。
之后,就是哥哥各种想辙,最后天道酬勤,解决问题,妹妹手术成功,深圳闯荡青年成功上岸。
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为什么要拿出来说呢?
因为这个过程,讲到了创业,讲到了这个过程遇到真的是想也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时,怎么办?情绪,问题,办法?纷至沓来,不千言万语,千头万绪。
第一个困难,他被坑,手机砸手里。第一时间,他想到,整机卖不了,能不能拆零卖?于是他契而不舍的跑去整机商找负责人,游说他。当然遭到了拒绝,对方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你老来堵我,我都压根儿不想见你。那个高级打工人一脸不耐烦和傲慢的拒他以千里之外。他还是没有死心,在偶然看到老板从旁边走过去,一路小跑跟着继续游说老板。当得知老板坐高铁走,不顾一切的冲到高铁站,最后一分钟踏入同一趟列车,把老板堵在高铁里,求,能不能给他十分钟。最后,老板答应无定金,良品率过85%就回收。
诚如,后面那个高级打工人跟他说的那样,不是他的说法对方有多大兴趣,而是他契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他的尊重,才得到了这个在对方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写这一段。只有创业者之间才会心有戚戚焉。创业遇到生死关头问题实在是太正常不过,问题是,在那样境地里不断寻找到解决方案,并不遗余力的去执行。很多人看到会觉得为他的坚持而感动,与我一同看电影的朋友说,夸张了,其实不需要那么傻。他们不懂,当灵光乍现,你觉得这是机会的时候,你一定会死死的抓住,而那些动作只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细细的思考,直觉会支配你做,所以那个过程没有痛感,只会拼命。
最初,我相信那个赵总,对他的提议并不一定以为然,更多的确实是尊重,尊重这份精神和毅力。他曾经也一定经历过,因此感同身受。为什么说有过创业成功经历的后来跑去做投资会有敏锐感,就是因为这份同样的经历,会帮他更容易发现同类者。
拿到订单的同时,他其实已经身无分文。但是既已承揽,就如全剧中,他唯一一次发狂的失控,就是去找昔日好友要回钱,对方冷言相刺,你也是赌,你要是赌输了,妹妹的命都没了。他一下子失控,冲过去紧紧压着对方,掐着对方的脖子,声嘶力竭的喊,那我怎么办?彤彤还有一年半就过最佳手术期,靠我修手机,一年半能凑几个钱?三十万手术费,我能怎么办?我不赌,我就更加什么都没有了。
喊完以后,就默默的捡起地上的钱,走了。
这是全剧唯一一次情绪失控,崩溃的情节。很人性,都是人,不是钢筋水泥,但这也是心中目标。坚定的目标,从而生出无限可能,无所畏惧。
再然后,就是找到工人,厂房。这个过程也很戏剧,但是核心一点,创业初期,能给的少,都是预期。第一个工人是一直在帮助他的养老院帮工梁叔,实在的说,如果不成,那就一分都没有了。在他恳切的眼神里,因为心软答应帮他,其实看的出来,打算就算什么都没有好了,也就帮他几个月。
所以看,早期其实招人真的就是如此,靠的是信任和支持,跟钱,利益没啥关系。
后面能找来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找不到工作,多少有点问题的中年人。
阿里早期招人的时候,说过,只要腿不瘸的都要。
他的情况基本上也是如此。
好不容易起来了,因为没有定金,他不得不自筹需要维持的费用,于是他去当蜘蛛人。
靠高危工作来维持这个微型工厂的营生。即便如此,生活依然持续给他暴击,半夜遭遇小偷,他为了抢回,几乎跟对方殊死搏斗。到了警局,警察在笔录的时候,漫不经心的说,为了几箱破手机,至于吗?他在那里,轻轻的说了一句,至于。
未经人之苦,莫劝人要善。每一个人背后的情况不尽然都是客观常识,诚如我的朋友看到这一幕说,他为啥不拍照把车牌号拍下来,直接报警不就完了吗?这多危险,他对自己太不负责,如果他要是遭遇不测,他妹妹不是更完了啊?
这个情节是不是戏剧冲突需要,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是我,大抵也会冲上去搏命。那就是条件反射的结果,那是我的命根子,根本不会来得及反应理性选择,而是涌上来的是“坚决不能丢”。比如有个镜头,两个人都被撞在地上,他还挣扎着爬起来,爬到对方身边揪住对方的衣服再缓缓坐下来。就怕对方醒来以后就跑了。
如果是我,我也会如此。经不起任何闪失的心情,会压倒所有困难和伤害。这也是创业者本质所在,无所畏惧的力量,偶发性的小宇宙爆发,无痛感,只有强烈的目标感,突然想到一个比方,就像丧尸一样,搏命狂奔,真是如此。
再后来,真的弹尽粮绝。苦求供应商无果,台风天真的压垮了一切,几乎是心灰意冷跟员工坦白,撑不下去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员工们丝毫不慌,反而给他了解决方案。工资等活儿干完一起结,剩下时间,空间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个时候,就逐渐走出了阴霾。事情慢慢的顺利起来。
基本上一个人扛到最后,也总有扛不动的时候,就看你的组织是不是够信任你。我一直坚信,做事真诚,会赢得信任。人在做,天也真的是在看,也许不是同等回报,但是一定会给予真诚应有的回报。如果想要靠坑蒙拐骗的,到最后一定分崩离析。
创业一路靠的也是自己那份纯然的真诚,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因为信任而愿意帮助你。主人公最后就是依靠最后那点人性的光芒赢来他的最后胜利。
作为同是创业者,这一点更为感触。最后关头能帮助你的,就是总有一些你曾经付出真心的人,依然坚持站在你身边,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人心不散,组织不散,力量就永不会散去。
最后的最后,如期交付订单。同时,赢得新的订单。这个有点戏剧结果美化,其实生活还是比这个残酷,比如也许良品率通不过,或者通过的量其实也只是刚够发点工资等等,当然这个不重要。我想说的是,实际创业比电影更加残酷,大部分也没有那么好的结局。
有一个小细节,他最后去交单见老板的时候,带着团队一起去的。老板问,这些人是?他很自然的说,哦,我合伙人。
这说明内心是很善意的人,在最后关头这些工人相助,你们不止是工人,是我的合伙人。给善良赋予相应的回报,这是很正向的能量,也是当代企业家雏形。
这个社会不再是纯雇佣制,而是走向合伙制,这才是当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组织结构。
一部看似励志的电影,看出来很多感慨的瞬间。创业真的不易,那一些心路历程,无论在何种表象之下,内在其实都是完全一样的。大多数人,在这样的过程中被淘汰和洗拍死在沙滩上,只有极少数人真正活下来,但能活下来的真的都是孤胆英雄。
也许看上去没那么成功,但也值得被点赞。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有太多无法言说的伤痛,心酸和艰辛。
遇到那些哪怕惨绝人寰的困难,依然坚守底线,认定目标,勇往直前。遇到这样的人,请大家都给他/她让一条路吧。
这样的人一定会为美好社会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价值。
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坚信自己创造奇迹的“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