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
很多人,都会把读书和个人气质和成功与否扯上关系。
其实读书无关这些,读书有更大的意义。
大学里,有人把车开到学校代步,副驾驶载着女友,后座带着兄弟和兄弟的女友,你看书的时候他们则出去浪。他们从车里嬉笑着出来的时候,你刚从图书馆回来,面带着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后,不自觉的呆滞。
有的人从小的家庭教育,给了人家强大的自信魅力,每有活动,不是充当主持人掌控全场气氛,就是一曲小提琴曲技惊四座。然而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地看着别人收获羡慕和赞扬,你空有满腹深邃思想,可又有谁会关注你呢。
有的人,暑假期间去欧洲,去美国,去日本,挥霍着金钱,享受着自由。而你呢,你难道不想看看,昆德拉和卡夫卡的布拉格。茶花女曾经住过的巴黎,狄更斯生活的伦敦,文艺复兴的起点翡冷翠,信仰的中心梵蒂冈。
他们没有你读的多,但不代表他们没有你更有礼貌和修养,不代表眼界境界不如你。不代表他们现实中没有你活的精彩。
他们二十岁干的事情,你要等到四十岁才有机会,可是那时候你已经老了。他们有的自信,你或许一辈子都学不会。你相信,总有一天能达到他们今日的程度,那时候你会发现还是难望其项背。
因为他们比你的起点靠前,还比你跑的快。
读书有用么?读书你就能比他们很成功,比他们更受欢迎么?
但是不读书呢,你整日看着斗鱼,吃着外卖,刷着抖音。意淫着女主播,给101小姐姐拉票。你只能一辈子羡慕那些有钱人,因为你渴望的永远是别人已经拥有的。
所以你只能读书,当你开始思考的时候。这些感官的刺激,物质的享受不再是生活的唯一意义。思辨的乐趣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诉求。在现实的层面上你一辈子也战胜不了的人,在另一个层面上变得无足轻重。
读书或许不能让你更好的面对现实,但至少给了你做梦的权利。
不读书的人经历一种人生,读书的人拥有千段人生。如果你只活一次,无论如何你也不会比那些富人过的精彩。如果你有千种人生,难道不能比他们更有意义么?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做不了那个最粗最壮的芦苇,就做那个想的最深刻的吧。
要知道,过去的时候,无论读书,艺术,音乐,体育几乎都是贵族和士族的特权。随着印刷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和识字教育的普及。读书才变得没有门槛,在精神和思辨层面上,所有阶级才有了平等的可能。
至于读书和不读书是否是成功的主要变量,是否是外在气质的内在支撑。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不读书不思考的人轻易放弃了一个更大更有意义的世界。
读书,在汉语中是个多义词。我上面所讨论的读书是狭义的阅读。
所谓狭义的读书是指作为享受的阅读,而非那些目的性的迫不得已的读书。不是指你学习教材,不是帮助你获得学位通过考试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