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而活
人为什么活着?这应是我第三次提出这个问题,只是如今的答案己在我心里。
前两次提问的情境、心里状态及后续行为皆是不同。
第一次提问是在大学毕业、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期,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带来思想和情感的动荡,于是这个问题开始在头脑盘桓,但却没有答案。日子就这样在顺其自然中稀里糊涂地展开了:工作、结婚、生女。
第二次提问是在孩子几岁时,生活有些混乱,一身疲惫,满心焦虑。稍为得闲时,头脑中又迸出了这个问题。
三十初头,人生己走出一段路,不面临当下困局,思考一下人生本质问题,如何确定今后生活方向呢?
这次思考有两大收获:一是向书籍要答案。二是放下躁心,伏下身子做事,在做中提升行动力,在行动中探求生命本质,获得真知。
这样的问题,在身边人那通常是无解的,惟有智者才可点拨,而智者在书中。也是从那时,我开始大量阅读,且把这个习惯保持到今天。
阅读的好处太多了:开智启慧、凝神悅心,是独处的最佳方式,亦是对抗岁月的利器。在阅读中增长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破除迷妄、破解难题的底气,那打开的慧眼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这应是“知”的范畴。
而身体力行地去做,不问原由、不讲代价、不计报酬,则是“行”的落地。“行”即做的好处是培养踏实心、恭谨心、服务心,从而打造自己的质朴心、虔敬心、感恩心。
在学中思,在做中进一步学习和提升,从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我一定程度做到了!
从想明白,到身体力行做明白,我坚持了二十年。
如果说这二十年坚持出了什么成果,那么一定是我自己本身的彻头彻尾的变化:从娇骄二气的大小姐,转变成了雷厉风行、临危不乱的成熟女性;从充满迷茫走向了坚定执着、不惧困难;从“自我”主义走向了适度的“无我”与慈悲。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家庭,担当、奉献、包容,我完成了自我重塑和提升,于是内心变得更加饱满、自信,充满能量。
不再问人为什么活着,因为我己找到答案,它蕴藏在我二十年的努力中,蕴藏在二十年生成的智慧中,蕴藏在活泼泼的,同时又深沉内敛的慈悲中。
(写于2023年清晨,终于梳理了一下,其实,还有很多要写的,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