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旅行·在路上

【旅游】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素茶年

《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寒假期间,从天津到成都,天津之眼至四川大学。从三天两夜到四天三夜,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一双尚能流泪的眼睛携着一颗玻璃与石头共存的心,依次看见莽莽天地、芸芸众生、渺渺自己。

                    见天地
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在成都的悠闲旅途中专门挑一天起个大早,急急忙忙赶高铁,只为拜水问道。

跟着灌县本地的导游大爷,来到观览都江堰的绝好场所,从高处俯瞰。

源自岷江的水,带千万丈豪情义气汹涌而来。这水,张扬、跋扈。但,止于鱼嘴分水堤。

李冰所率众所修建的鱼嘴分水堤,静静屹立,亘古无言,千年未变。如同历经半生动荡仓皇后的老者,虽满目沧桑,但终得岁月馈赠一身坚定与淡然心境。面对汹涌张狂的岷江水,不疾不徐,将其凶势缓缓分化。

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仓皇茫然至“天府之国”的悠然自得,“以柔克刚”,一点一滴衍生而来。

“以柔克刚”。这是都江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给予世人无言的教导与宣告。

青城山

“青城天下幽”

在花费了一个下午攀登青城山前山的旅程中,满心满眼,尽是“清幽”。

青城山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连绵不绝。即使游客众多,喧哗声此起彼伏,但仍然盖不住这漫山遍野透漏出的清幽绿意。

登山途中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山里的植被众多,达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所以使得整座山都充满了舒适的凉意。

前山主人文景观,后山皆自然风光。

我们此来的目的之一,为攀上前山最高的景点“老君阁”,体会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1600米的征途,行至三分之一,惊觉,最初一同踏进山门的众多同行游客,已经三三两两散去,留在身边的只有和我一起的朋友。

恍然发觉,漫漫一生,过客众多,各自有道各自寻。千帆历尽才会觅得同道中人。在此之前寂寂长夜,要独自忍耐。

从来上山都是一直向高处走,这一规律在青城山却被打破。

在爬向老君阁的途中,我们的方向一直是向着高处走。但是,作为铺垫的石阶,却是呈U字型分布。刚刚还一直是向上爬的,结果不一会前方就出现一个向下去的石阶,然后再向上走。

虽然有上有下,但是我们实际上是一直上升的趋势。

而石阶的排列却更有趣,以往爬过的山,它们的石阶都是一样的高度,一层一层垒向高处,蜿蜒至山顶。

青城山的石阶,不拘泥于单一的高度,高度不一,方向不固定,时上时下。更好玩的是,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个平地型的石阶。

这样的排布,十分适宜。在一直爬“楼梯”爬到累的时候,就换成平地走路,平地走路走到烦了,又换成“下坡路”。

多一分则累,少一分则无趣。走这样的石阶,仿佛在走人的一生。

漫长岁月,必有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的少年壮志,时有停滞不前厚积薄发的准备徘徊,会有跌下云端身陷囫囵的生命低谷,一帆风顺道路平坦,这样的生命太过无趣。历经过波澜起伏、品味过悲欢喜怒的生命,才更完整、更有滋味。


                    见众生
成都站

高中时语文老师曾对成都高度赞扬,说“成都是个慢悠悠的城市,适合与相爱的人在一起虚度时光。”这番话在我心里埋下了一个种子,如今它终于萌芽。

再去成都之前我们是现在绵阳下了飞机,准备停驻一晚,第二天坐火车去成都。到了绵阳已是晚上九点多,我们通过打车软件叫了一辆车,奔向旅店。

关了车门,车子发动,开车师傅,笑眯眯的,用一种可融冰山的热情说:“XXXX XXXX”

我和朋友:“??????”二脸懵比。

最后一路上跟师傅连蒙带猜的开始交流,就差没上手比划了。四川方言和东北方言的碰撞使得整个车里都洋溢着笑意。

到了旅店,下车之前开车师傅还很热情地挥手再见,至今我想起来他,都会觉得很温暖。

在第二天去成都的火车上,有一对青年夫妻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大概是打工回家的人,男人皮肤黝黑,脸上有两坨高原红,整个人面相呈现出憨厚的样子。女人戴着眼镜,温婉的面容,一只手护着隆起的肚子。夫妻两个没有买到挨着的座位,是两人隔着靠垫背对背的座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亲密交流。

男人和女人转个身,面向过道,两个人的头贴的很近,眼角眉梢皆是笑意,说着体己话。幸福从他们身上一点一点朝我蔓延过来。

从来幸福都现于他人之眼,而自身沉浸其中不自知。

在人民公园,深深体会到成都人的悠闲。公园里,每个人的脚步都很散漫,不疾不徐,从容不迫。在专门的院落里,有许多座椅,里面的人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有清茶,有瓜子,有麻将、扑克。有的桌,是中年人聚在一起,嗑瓜子,喝清茶。有的桌,扑克,麻将横行其中,人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而在都江堰给我们导游的王大爷,使我见识到巴蜀人民的另一面。

王大爷参过军,经历过汶川地震,泥石流。“经历过天灾人祸后,什么都想开了...”在开车途中,他讲述这番话时,饱经沧桑的眼神里隐隐蕴含着淡然从容。

虽然总有不可预料的天灾,难以预计的种种困境,但是巴蜀人民却从不忧心如焚,而是乐观应对,你出招我们就接招,完事后继续好好过我们的巴适日子。

因为经历过,所以晓得嘞。因为晓得嘞,所以从容。成都的慢悠悠,绝不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被动慢,而是一种看破之后的超脱。

在离开成都的那一天,我就在想,如果有幸,我想带着那位至今还未出现的同道之人,再来拜访成都。带着一口蹩脚的川普,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在青城山攀上一攀,在人民公园,点上一壶茶,虚度时光...


                    见自己
成都街头

这次远行,始于川大,亦终于川大。

因为日后的考研目标在于川大,所以想提前来看一看情况,小小的勘探一下。

由于种种原因,在到达川大望江校区时已经是星斗满天。校区内行人三三两两,极为稀少。照明的暖黄色的路灯掩映在茂密繁盛的树木之后,灯光在地上投影出团块状的阴影...

“呃,我们在最后一天早上再来这里吧,有点黑啊,我心里有点发毛...”

“好,我们快走吧。”

结束短短的川大首旅,带着不安的心,我们踏上去向下一个旅馆的公交车。兜兜转转已经将近九点半了,我们仍然在公交车上。

向来黑夜是人一天中最脆弱的时刻。千家千盏灯,交相掩映。灯下的人们纷纷奔赴属于自己的、只为自己而亮起的灯光所在地。

而这偌大的成都,亮着千万盏温暖的光,没有一处是属于我的。哪怕灯火阑珊处,亦是陌生。

“我想回家了。”朋友的话满含惆怅。一瞬间,所有的坚定都在隐隐动摇:“日后孤身一人徘徊在听不懂的方言里,艰难独行;离家千里之外,夜晚浮起的浓烈思乡之情,无处安放...”当初的一腔孤勇和坚定,在黑夜里的孤寂,仿佛就是一场笑话...

日后是选择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深造还是选在本省内的大学就读?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夜深人静时的刻骨孤寂能否承担?真是,从来世间并无双全法...

再见,成都

来时,一身期冀;别时,星斗满天。成都之旅,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亦是圆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