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轻轻时光光影流年

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

2018-03-12  本文已影响605人  渴死之水

王莽是个极富争议的历史人物,中国传统的正统史家认为他是一个窃国大盗,一个篡位巨奸,而近代废除帝制后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伟大无私的社会改革先驱,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王莽当皇帝前是深得人心的,尤其得到知识分子的高度认同和鼎力支持。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朽,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王莽身为贵戚,却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不与腐败官僚贵族同流合污,平时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他的儿子因为杀了家里的奴仆就被他逼着自杀了,在当时,奴仆只是一种“物资”毫无政治权利,一个贵公子因为杀了奴仆就被逼着偿命,而且是被他亲生父亲所逼,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王莽的高风亮节为他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被称为“圣人”。然而后世史家认为这正体现了他擅于伪装的伪善和狡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这首《放言》正反映了这种观点。但是一般人的伪装只能在一时,而王莽的操守却是始终如一的,而且他的行为也与他的理念一致。就他逼儿子为奴仆偿命一事而言,王莽当政后就禁止蓄养买卖奴仆,说明他的确是痛恨这种制度的,他的行为也很难用伪善来解释。

根据儒家“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让之”的理念,在读书人中深孚众望的王莽得到了大力拥戴。据史书记载,共有48.7572万人上表劝进,而当时全国人口不足4000万,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可见王莽炙手可热到了什么程度。不仅普通知识分子,高层官僚中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也多达902人。大学问家杨雄曾经写了一篇《剧秦美新》来歌颂他,把王莽比作传说中圣明的“五帝”,甚至说他比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还强。可见,当时支持王莽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了,他的上台是众望所归,王莽可以说是一位民选皇帝。

从王莽的执政理念来看,他几乎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王莽上台后大力推进土地改革,施行“王田制”,限制豪强占有大量土地,再由国家将土地分给百姓,让人人有田耕种。王莽还对盐铁等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产业施行国营专卖。为了防止物价波动,王莽还让政府出面干预市场,稳定市场秩序,施行计划经济。如今的人们看到这些措施,几乎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因为这与当今的社会主义制度太像了。

王莽非常注重人权,主张人人生来平等,他极度痛恨当时盛行的贩卖奴仆行为,他认为对人口的买卖是一种罪恶,他当政后立即予以严厉禁止。王莽还富有科学精神,鼓励科技创新。他亲自参与了对人体的解剖,破除了当时的一些迷信说法;他还出资赞助飞行器的研发,对这个当时被人嘲笑的项目予以大力支持;他甚至发明了游标卡尺这样的精密仪器,足足比西方早了1700年。

社会福利是王莽一直念兹在兹的,他希望建立一个人人有房住,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美好社会。所以他在长安大建廉租房,供没有房屋的贫民居住;为了鼓励学术研究,他在长安建了一万间房屋供知识分子居住;他还为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他还要求政府对无业游民强制安排工作,并提供食宿。这些做法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妥妥地“执政为民”!

王莽的执政理念在今天来说属于典型的左派,而左派常犯的错误就是理想治国。当今的南非和南美一些国家的左派政权,不顾客观条件仅凭理想治理国家,结果空有为民谋利的良好意愿,却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他们其实都是步了王莽的后尘。

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王莽极其看重“华夷之辨”。为了体现华夏的尊贵,他强行要求把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于”、“服于”。他不允许“高句丽”这个名字中有“高”字,硬改为“下句丽”,以示羞辱。如今高丽棒子抢屈原,抢孔子,但绝不会抢王莽,要是王莽在,会允许他们自称“大韩民国”?今后如果他们敢对我天朝不敬,咱就把王莽抬出来怼他,气死丫的。王莽还把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头领称号都从王降为侯,还轻率地对他们行使武力。结果导致边境战乱不断,几十万军队连年征战,大大加重了人们负担,搞得民怨沸腾,是典型的为贪虚名而蹈实祸。

王莽在社会财富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试图使社会各阶层都能获利,是完全行不通的。王莽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提供广泛的福利,就只能消减朝廷开支,裁减官僚队伍,这就势必得罪官僚阶层。而为了供养知识分子,推行福利制度,又只能大幅度增加农民税赋,而为了实现四夷臣服的理想又搞得干戈四起,这样又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结果是把所有阶层都得罪了。王莽的想法很大程度上符合现代治理国家的要求,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太超前了,根本没有可行性。

王莽过于理想的目标和人们对他过高的期望,使他站在了悬崖上,一旦事与愿违,所有的支持者都会变成反对者,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是无法支持王莽的理想的,这就决定了王莽的悲情结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失望使得当初热情的拥趸到后来都变成了凶狠的死敌。王莽最后国破身死,尸体遭到肢解,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头颅作为窃国巨奸的耻辱物证被后来的历代皇帝收藏,直到公元259年晋惠帝时,因洛阳武库遭遇大火被焚毁。

王莽的最后时刻并不孤独,当更始政权的军队攻入长安时,有一千余名公卿大夫随同王莽退到渐台,并在那里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些人如果是蝇营狗苟的趋利避害之徒,他们应该早就跑了,根本不可能有视死如归的气节。由此可见,王莽不是一个用利益收买人心的政客,而是有着为天下苍生谋福理想的政治家,他的理想和行动是有强大感召力的,以至于到最后的败亡时刻,还有那么多与他有着共同理想的精英人士愿意随他而去,用生命殉了他们的理想。


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