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刷爆的朋友圈被刷爆的吃瓜观众

2017-09-13  本文已影响22人  文开石

如果形容一件事情的火爆程度,最流行的说法应该就是“刷爆朋友圈”了。

“XX刷爆了我的朋友圈!”“你out了北京人的朋友圈被OO刷爆了!”甚至“OOXX已经刷爆外国朋友的朋友圈了!”???别欺负我英文差,国外用Facebook的比较多吧?!就算那个也叫朋友圈,爆成这样为什么我那些在外面流浪的朋友没赶紧回到祖国的怀抱??!!

言归正传,其实我想说的是,笔者正当职业算公益圈,最近和公益圈有关的两件爆款大事1-腾讯卖自闭症儿童画画作品事件-以下简称“画画”,2-腾讯99公益日-以下简称“99”。

第一件事我完全没受到影响,没被刷到。按理说这么大争议这么大影响的事情,作为一个圈内从业人员,朋友圈风平浪静,你丫对得起几百个行业好友么?

我在别的地方看到了关于“画画”事件的报道、讨论、争议,又赶紧回过头来翻手机,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以这么轻蔑的方式展示在我面前——我的朋友圈完全没被刷到!~完全没有被刷到!~没有被刷到!~被刷到!~~~

第二件事,我抱着乐观的态度等待。虽然是一件行业内数一数二影响力的活动,但我现在的领域比较小众,已经和活动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些偏差,应该没太多影响。结果,前前后后整整被爆了一个星期!~爆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星期!~~~

这期间我在朋友圈完全看不到别的信息。满眼都是支持帮助一起捐感恩谢谢再加油(这里稍微感慨下公益圈的文案水平随着互联网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呀)。

再次言归正传,真正想思考的似乎应该是“刷爆你朋友圈的信息背后的意义”。

1、你的朋友圈被什么刷爆?什么刷爆朋友圈的事情却完全不会把你刷到?这应该取决于你朋友圈的组成结构。

好友里吃货为主的必然各种夜深人静不宜看的美食美景,政府工作人员难免被一些新的内部消息洗刷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在一个包工头的朋友圈里很难看见讨论“人生必读经典”之类的内容。如果你是一个自认品味层次不低的人,还从朋友圈老是看见“震惊了...”“99%的人还不知道...”一类UC风的内容,那就需要反思一下了。

2、深一层思考,真正的大事件会不会把你刷到,应该取决于你和这事件的关系,这关系呈两极性分布:a)你是完全的吃瓜群众,恭喜你有很大的概率被刷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出殡的不怕殡大,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对任何事发表个人意见。b)你是已经入门的业内人员,你好友中的行业关系的积累,已经足够你光凭朋友圈就不会漏过任何业内大事甚至业内一手信息。

3、再深一层,算了,还能怎么深呀?一个朋友圈而已,基本段子手全民搞推广,你还打算从这里面挖出什么东西?说实话,除了默默了解一下好朋友的近况,刷朋友圈杀时间都是浪费,真的关心朋友保持联系,不要光是关注点赞,去打个电话,至少是私聊发条信息吧。

综上所述,我也对自己相关的这两件事件有了一个清晰的分析。

“画画”事件,看完了前因后果,从一个业内人员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定位清晰宣传成功的公益募款活动,有些小瑕疵就是提前曝光,披露信息不足,导致在业外人士和网络吃瓜群众中产生误解和问题,被抓了个小尾巴,不过还算瑕不掩瑜。通过这次教训,我想也会让相关方在之后的项目执行直到结项过程中,更加注意项目进展披露和财务披露,违心的说一句“大家共同监督”吧。由于业内人员眼中看起来太正常,所以我没被刷到~。

“99”事件,一次行业内的重大活动,所有业内人员都用自己一切方法一切渠道去抢腾讯的配捐,所以各种发各种转,所有的交集难免在业内人员的圈子里重复重复再重复。我作为业内人员不仅仅是倒霉躺着中枪,而是根本就在靶子堆里,大家都只发全屏必杀不开队友免伤。

根据综上所述再综上所述:没被爆到是件好事,它确实可以和你无关;被爆到更可以直接忽略,说明你要么是没半毛钱关系的吃瓜观众,要么是有更多消息资源的业内人士。

小科普一下:公益项目有很多种类,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与受资助人直接联系,有很多是辅助型的、间接型的。判断一个公益项目,要从调研角度、科学依据、执行效果,再加上合法性合理性等等多方面分析判断。没钱给钱没衣服捐衣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公益行为,甚至只能算慈善,二算不上完全的公益行为。因为它不完全符合“发现社会问题,找到方法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建立模式”的基本使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