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永远的皇后乐队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vivid520

前两天看了一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讲述皇后乐队主唱热烈而短暂的一生,影片重现了皇后乐队灵魂人物,主唱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神秘的人生轨迹:皇后乐队的组建、《波西米亚狂想曲》等标志性歌曲的创作过程、饱受争议的情感经历、辉煌与低谷之后的回归、病痛之后的重新振作……在影片最后,影片忠实复刻了皇后乐队长达20分钟的、足以纳入摇滚音乐史册的经典演唱会Live Aid现场。

一、先讲述一下为什么电影要以这首歌曲命名?

在皇后乐队众多经典曲目中,《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最能代表弗雷迪(Freddie)音乐风格及其个人特质的歌曲。

“波西米亚”(Bohemian)原指捷克地区,后来特指一群反社会传统、专注艺术的人群,以及一种浪漫自由的艺术风格;

“狂想曲”(Rhapsody)来自于音乐术语,特指一段由不同章节组成的、风格流派各异、情绪节奏不断变化的音乐;也用来形容情绪的爆发。

歌曲标题很好的诠释了当代摇滚的艺术形态:犹如波西米亚艺术家般的特立独行,以及激荡的情绪表达。

与当时摇滚歌曲的不同在于:《波西米亚狂想曲》借鉴了歌剧的逻辑,古典音乐的形式,突破了摇滚乐的传统范式。在歌曲中,观众/听众能听到优美的古典钢琴前奏、咏叹调般的独唱、也能听到交替出现的多音轨合唱、以及歌曲终了时东方大锣的悠远。

在歌曲中,既能体会到急剧变幻的饱满情绪,也能体会到歌词中故事情节的朦胧美感。

乐队也声称《波西米亚狂想曲》讲的是关于一个意外杀了人的年轻人,就如同浮士德一般,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在行刑的前一夜,他“以上帝之名”忏悔,并在天使们的帮助下,从撒旦手中重获灵魂。

致敬永远的皇后乐队

二、那些打动我的灵魂的片段

1.Freddie Mercury十七岁时从印度移民到英国,只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当搬货工人。不久后,他结识了一支叫Smile的乐队,认识了乐队吉他手Brian May和鼓手Roger Taylor。微笑乐队的主唱离开了,

我觉得你们需要招募新成员?

你有推荐的吗?

What about me?我怎么样?

“Now today I know what I'm doing

Dotta feeling I should be doing alright

Doing alright”

歌词大意“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有种感觉我能做的很好,一切顺利”

就这样Freddie Mercury加入了微笑乐队,后来更名为皇后乐队。

2.《Love of my life 》我的挚爱

这首歌是为她的女友也是他一生的挚友也是前未婚妻Mary Austin而写.

那是他认识到原来自己更喜欢同性,背叛了Mary Austin之后,能够感受到Mary的知道之后的心情,Mary 也能感受到他的变化。

电影中更为精彩丰富动人,在于表情,神态,光线的变化,断断续续的两人对话台词,以及皇后乐队的背景乐。

现实中,Mary Austin继承了Freddie的大部分遗产,就像影片中,Freddie 对Mary 所说,这些本来就是给你的。此外,她和她后来的两位直男丈夫的婚姻,持续得都并不算长久和幸福;她也没有像Freddie所爱那样被自己真正的丈夫爱过。

3.皇后乐队更像一个家,就像他们的歌曲所唱的那样《we're family 》

各不一样,又都挚爱音乐。

致敬永远的皇后乐队

最近也看到一个颇有智慧的女性长者的分享:“社会并不会给太多人以自由灵动灵魂活着的机会,螺丝钉是社会的潜在安排。但人往往到中年以后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内心的恐惧使我活在犹豫之间

理性的意志力,让我先活着,活得好

在我还没有变成螺丝钉之前,我不安的心还在跳动,我有感觉我的每一天既平凡普通又不同凡响?

生活会印证这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