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专辑

诺门罕:看电影随笔

2023-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木心艺

《谍中谍四》

        自从看了金陵十三钗后,我又一次发誓再也不看国产电影了。从电影院出来,本来想骂一骂,但转念一想,自己骂也浪费,反正目前国产电影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总有人会站在“有争议的电影是好电影”的立场上捧臭脚。恶心了几个月,我宁愿在电脑上看非诚勿扰上相亲表演,也不愿意去看所谓的国内大片。制作就不说了,看国产片都把希望寄托在指望故事好,可国内编剧差得不是一斑二般。电影是一个梦工厂的产品,即使是AV,也是脑力产品而不是体力产品,如果没有了创意那么只能大眼瞪小眼,看画面了,这画面包括了风景(含建筑),影星((含美女、肌肉),工具(武器、海陆空汽车、手机、手表等等各种植入广告)。

  严格地来说,谍中谍四其实就是这样的影片。

  从谍1开始,就树立起这样的大片的模式,这么多年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但阿汤哥真的老了。

  有时候,突然分不清这和007系列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谍片越来越科幻化,中情局越来越装比,连布置任务都要你选择接受不接受。但我觉得谍4越来越切题了那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而影片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阿汤哥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虽然有点狗血但真的很励志,在他的心中,永远坚持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说不可能。即使核弹头在以第一宇宙速度飞向目标。

  谍中谍系列始终有和我们的成长维系的纽带,从上大学时候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到吴宇森导演执导,到西塘古镇树立在此拍摄的标牌,似乎总能找到记忆的阀门,但可惜的是,除了每次阿汤哥的敬业危险动作,就想不起其它的了。动作太刺激,容易让人肾上腺素激增,但兴奋不可持续,过了劲儿头,总是茫然。

  出电影院时候,外面下起了雨,从正佳广场地下去坐地铁,穿过一个一个纵横捭阖小摊位,影影绰绰的灯光之中,突然间觉得自己就是阿汤哥。

 <山楂树之恋>

  象看待很多事情一样,我经常武断地给下个评价,也就是说自觉不自觉地自己内心有个想法,然后带着这个想法去印证。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至少我失去了过程,因为我没有投入,没有真的思考,自然也没有发现。

  如果这内定好的观念或想法恰好夹杂着公众的噪音,那么结果必然是个草草而过的,失去其中细味,落个囫囵吞枣的结果。

  如果这样,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一边觉得很困,一边挣扎地睁眼看,那又何必难为自己呢?

  张艺谋其实身在其中,他觉得自己很懂得把握那个年代自己亲历过的事情,有太多细腻或细节可以展现出来,但结果不如冷眼旁观者,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影片整个叙述拖沓,结果更是出乎意料好像没有讲完就结束了,整个故事,让人看了很添堵,想想就愤愤,不过要骂就骂编剧,这个故事太没有故事性了,直接就把形式当作了内容,纯洁,真的就是傻加2吗?

   历史,很多时候就是正史,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当代史,由现在的人来打扮,正是因为这样,人民才偏好野史。恢宏正史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更关注的是历史中的我的样子,这个我就是世俗百姓,关注的其实就是个人微小叙事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山楂树之恋根本就只是一个历史载体,而不是一个单单的恋爱,正因如此,才能迸发出力量,才能吸引那个年代的亲历者,才能吸引好奇者围观,然后才能有票房,才能有艺术的造诣。

  很显然,张导就没有触碰到这层,其实,奥运之后,我觉得作为红顶导演身着黄袍马褂,也应该有免死金牌的,只是岁月不饶人,青春热血不再而已,也就没有那么多尖锐和批判,更谈不上直面政治历史。

  无聊的3小时飞行中,其实没有多少人在看机载节目的,而更多的人是看自己的电脑硬盘中的大片,而时不时强力插入的飞行颠簸暂停使用卫生间的乘务长中英双语提示音,让我有时间在回味。

  爱情是不可持续的,但爱是可持续的。正因为老三的死,所以定格了静秋的爱情,然后呈现给观众。

  影片结束我想,静秋未来生活怎么样?还是为当老师转正不犯错误而活,她能找到丈夫吗?这辈子她能感受到幸福吗?

  按片中流露的意思,我估计静秋这辈子废掉了。而我们对这样的结果居然充满了艳羡和正面的肯定,这实在是悲哀。

  说俗点,所有爱情故事,都千篇一律,归根结底也就是床上那点事情,片中有个台词我觉得倒是点睛之笔,那是静秋伙伴去冒死打胎时对静秋说的,不能让男人得手,得手那男人就消失了。所谓爱情或者幸福,就像台词中的男人一样,其实说起来就是得不到。

  爱情在那个年代如此缓慢,因而显得比较激动和庄重,不象现在社会的爱情一样,现在讲究速配,但这没有什么不好,时代不同了,对爱情婚姻无论什么都不一样了,反观现在不光爱情,上床,一切的一切都随现代化的进程而效率加快,包括吃的鸡肉,很多人都在抱怨没有鸡肉味道了。

  但现代化就是好,当今无论有味没味,毕竟作为平凡人群中的一员,至少还有鸡吃,过去很多人吃不上鸡的。

 <盗梦空间>

  我一直不知道影片结尾陀螺最终究竟是在旋转还是倒下,但我希望能最终还是遵循重力法则而倒下,我也是一个俗人。同样的感觉,同样的场景,甚至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永远在追求一种真实,那就是当下的现实感,问题是现实感中的真实就那么重要吗?

  初中物理学上有一个相对物的感念,参照相对物来确定自己。后来企业管理有所谓对标,国际战略上有假想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主观上确认,而通过现实中行为来强化,慢慢地假的变成了真的。我们所感受的,只是我们愿意感受的,毕竟趋利避害是我们的本能。但我们绝大部分缺乏自由行动的能力,被各种各样的事项所束缚,为各种各样情感所困,终究舍不得,放不下,抛不开,最后蹉跎一生,老家话有个词,叫“认命”了。可原本我们都不信命的,而且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

  我缺乏一个陀螺来验证,同一个时间,有时候突然有一种错乱,也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但我没有陀螺来测验。

  11月初的北京号称千年极寒,还没有供暖气,因而显得更加难捱,而我还穿着衬衣单裤外面阳光强烈。从办公室的落地窗望出去,车水马龙,人流如湍,我不知道每个人从何而来为何而去,我也不需要知道,他们只是我生活中的背景,我同样也在做别人生活中的背景。只是在背景的变换过程中,或许我们短暂惊觉,似乎觉得象做梦一样。

  工作也是一样。

  我需要一个陀螺,或许也是一个寄托。无论在梦里还是在现实,都有一个随身携带的信物,可以相信的标志符。

  可这么虚无,还能相信什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