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偿征文 约稿变现 关注公号 風聲职场笔记精选随笔真情

35岁以后的人求职,你收吗?

2021-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雨庐

本文首发:梅雨飘香公众号

欢迎搜索关注!

随着假期过去,企业也陆续开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熬过了旧年底彼此心照不宣的同床异梦之后,那些秘而不宣的隐形计划也渐渐浮出水面。人才网上,那些半遮半掩的简历开始重见天日,于此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也开启了人才招聘计划。

正可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人才出走,多半是蓄谋已久的结果。

但自古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一年过去了,有的人在长大,有的人却在变老。

人才网上,横竖写的都是“35岁以下”这句话。像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吓退了不少在红线左右徘徊的职场人。

35岁以后,还能找到工作吗?

无独有偶,与职场人的迷惑一样,企业HR也抛出了同样的问题:

35岁以后的职场人,你会收吗?

【01】

在BOSS招聘社区里,一名企业HR在新年伊始就向职场人引爆了一颗“炸雷”。

这颗雷是:

35岁以后的职场人,你会收吗?

这个问题随之激起了争论,然而更多的还是激起了大量的愤怒与不安。

太多人,已经即将35岁,或已经过了35岁,他们是最能感受到现实危机的人。自然,他们绝对反对这样的议题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络社区里,构成一个與论场。他们可能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公,却可以阻止或引导與论向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我浏览了一下,只有极少数人支持了这样的观点:

35岁以后的职场人,不收。

抛出这个问题与支持“35岁后不收”的群体有着共同的特征:

都很年轻,95后或00后。

作死也不会死,没有压力的年龄。

工作不到7年,大多主管以下职务。

而支持“35岁后必收”的群体,他们的画像又是这样的:

都不年轻,70、80后。

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顶梁柱。

工作基本10年以上,总监经理居多。

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水火不容的阵营,是不是很有意思?

【02】

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职场资历差距所带来的阅历见解差,背后代表的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搏弈。

众所周知,企业都喜欢小鲜肉,每年花不少钱去高校招揽新人,美其名曰构筑人才梯队。本质而言,是逐次替换“职场中老年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小鲜肉们大都很乖,他们没有家庭压力,一张白纸,懵懵懂懂,是在意识形态上与企业方最容易达成高度默契的群体。

用个形象的比喻:

小鲜肉与企业是初恋,奔着结婚领证的,目标一致,越看越爱。
职场中老年人与企业是二婚三婚,搭伙过日子,同床异梦,彼此相厌。

【03】

老板们讨厌中老年人,原因很现实:

1、35岁以后的人不好糊弄

这帮浸淫职场多年的人喝的“鸡汤”比小鲜肉撒的尿都多,他们对老板与资本家的了解深入骨髓,到了老板刚一说话就知道肚子里装的什么明堂的程度。

所以他们不相信老板画的大饼,灌的鸡汤。

他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

老板,老子一个人干三个人活儿,银子能涨点儿吗?

2、35岁以后的人事儿逼

正在用人之际,今天小孩子生病要请假去照看,明天老婆大人生孩子要照料,后天老娘与媳妇儿吵架要调停,大后天老爷子摔了一跤要送医……

这帮人不像是全心全意来替老板挣钱来的,倒像是个业余兼差照料家庭的。

在资本家锱铢必较的算盘里,他出钱你卖命,一分钱要出十分力,天经地义。他们宁肯你累死掏幅“棺木”钱,也绝不会让你闲死,活得太潇洒。企业可不养闲人。

这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最鲜明的写照。

3、35岁以后的人身体走下坡路

人过35,身体素质也渐渐走下坡路,再也不同往日,连加几夜的班也不会感觉吃力。

开始每晚必睡够,否则第二天精神萎靡。开始爱惜身体,一壶茶走早喝到晚。

开始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开始上个楼喘半天,搬个东西喊腰疼。

这些原因构成了老板们想起来就会牙疼、菊花疼的场景:

不加班!

不加班!!

不加班!!!

狗日的中老年人!!!!

4、35岁以后的人,太贵

因为前面的三点,又仗着资历丰富,这帮人要的钱比小鲜肉高太多了。

老板要控制成本,要多省钱,多挣钱。

所以,35岁后的人少少益善!

【04】

小鲜肉们厌恶职场中老年人的理由很简单:

这帮人不退,江山何时我来坐?

这帮人不死,还得等多少年?

……

【05】

35岁以后的职场中老年人,对于35岁以后的职场人必须收的理由也是充足的:

1、35岁以后的人更稳定

岁月不只是让人马齿徒增,还让人心理稳定加生理稳定。

那种荷尔蒙爆炸的年代已经过去,他们遇事波澜不惊,披荊斩折,所向披靡。

因为没有退路,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跳槽,故尔比小鲜肉更有责任感。如果不是老板下令赶人,他们真的可能想抱着老板大腿直至退休。

2、35岁以后的人资历丰富堪担大任

企业的重要决策和项目管理乃至文化传承的重担还真得这帮人来干。

没有一碗饭是多余的,大将必起于州郡。工作资历丰富的人能够掌控全局、指点江山。

许多客户只有他们出马才能够搞定。

许多酒局只有他们出山才能够皆大欢喜。

许多危机只有他们公关才能化解于无形。

他们深谙人性,处事游刃有余。

他们识大体,懂大局,能隐忍,善谋略。

缺了他们,真的不行。

【06】

我想站在中立角度谈谈个人观点。

所谓35岁以后的人不收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是一种对就业权利的赤裸裸的剥夺,充满了资本傲慢与偏见,既不道德也不正确,不知道这样的风气为何竟然在国内蔓延至今,且有愈演愈烈的形势。

年龄歧视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华为可能是最早对求职者年龄作出限制的企业。华为招聘的工程师,大多是在35岁以前。今天的华为走向了世界,也将这种年龄偏见以一种管理文化的形式带给了国内其他企业。BAT对这种文化的追捧进一步使之固化成为了一种“文化正确”,大家都这么干,形成了社会默契,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去思考对与错了。

在僧多粥少的社会里,人们只能逆来顺受。只有变得更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得一席之地。

好在,“35岁以后的人不收”还是有大前提的:

35岁以后的人,

不是一律不收,

是基层岗位不收。

也就是说,像专员啊、助理啊、主管啊之类的岗位,你就别抢了,留给年青人吧!

这已经算是不公平之中的公平,公平之中的不公平了吧?

【07】

从人性及社会责任角度而言,任何对年龄的限制都是不人道、不公平的。

但乐观地想,不公平恰恰也是一种公平,它鼓励竞争,让脱颖而出的人更加闪亮夺目。绝对的公平鼓励的是不竞争,反而会抹杀优秀者的创造力,形成另一种不公。

立足当下,弱者的眼里看到的永远都是黑暗,强者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光明。

尽管如此,我的观点是:

建议年青的HR们放下年龄偏见,敢于破局,放心大胆收35岁以后的职场人。这不是毫无意义,而是功在千秋。

引用一个70后中年人的话来说:

今天的你们怎么对待前辈,十年后你的后辈们就会如何变本加厉地对待你。

这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建立尽可能公平和谐的职场环境,要靠每一代人去推动,去努力。

但愿十年后,不再有人问这样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