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教低段阅读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关注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强调语文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普通单元,通过单元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交流平台》,教给学生具体、细致的语文学习方法,渗透语文学习的策略。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图像化策略),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复述的策略)。
韩老师的话给我指明阅读教学的方向。回想我从2014年到2018年连续带一二年级落实教学任务的方式如下:
第一,我会利用教材插图视频等可视化的资料做支架,帮助学生阅读和表达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进行文字的阅读,从而减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教学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了解插图描绘的主要场景、人物、事件,再阅读文字,一边读一边将文字信息与插图信息相对应。遇到较难理解的词句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猜测词句的意思。
第二,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对常见事物的了解,帮助其理解课文中描写常见事物的内容。比如,《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等课,可以勾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的猴子、兔子、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对各种小动物尾巴、脚印的描写。
《秋天》一课,树叶、大雁,理解“树叶”“大雁”等词语所指的事物,以及“树叶黄了”“一群大雁”“排成个‘人’字”“排成个‘一’字”等语句描述的具体情形。除了教材中的插图,我还会补充一些图片、以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第三,亲近母语,浸润童年
除了带领学好教材内容,全班共读南京亲近母语研究院制定的《日有所诵》和《我的母语课》,这两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朗朗上口的《日有所诵》采用每天早上晨读,按照孔晓燕老师教的方式,一周读一个单元,日有所诵,日有所得。还引导学生写诗,写得不多。元旦前和六一前我们举行“日有所诵分享会。” 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学习《我的母语课》这本书体裁丰富多样,古今中外,口味新鲜,比语文书要好玩有趣的多,开始我读《两只蝈蝈吹牛皮》《必须是红红的,必须是圆圆的》《爱心树》等等,后来安排学生读,无形中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识字量。特别幸运的是,我先后带领两届学生曾四次参加亲近母语研究院的实验班,激发学生阅读母语的热爱,家长们也比较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凡涉及到古诗词,我都是采用吟诵教学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认为我在唱戏,高兴地不得了,也摇头摆尾跟着我吟诵起来。老师们也常常笑我,但是我依然兴致勃勃带领学生吟诵《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大学》《道德经》等传统文化。
记得当时教学副校长还趁我不在亲自到教室测试学生吟诵效果的确比背诵好,比较支持我完成有关吟诵的市级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