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婚姻育儿

静待花开,不是随意放开

2019-02-27  本文已影响171人  Jk不二子
静待花开,不是随意放开

01

那天,去幼儿园接娃。在门口排队的时候,有一位妈妈问我,有没有给孩子报什么班。

我说,我没有给娃报什么早教班,我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你那样不行的!我大儿子小时候,我也是只要他快乐,啥都没去学。结果,上了小学,数字也不会数,跟不上。苦死我了。”

“所以,现在我就吸取教训,给小儿子报了好几个早教班。”

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一定不要抱有给孩子快乐童年的幻想。静待花开,只是一个害人的谎言。

好吧,你的好心好意,我心领了。我只笑笑,不和你争辩。

02

其实,我挺喜欢这句“静待花开”,诗一样的描述,让教育不那么枯燥无味。然而,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不是父母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没有让孩子上早教班,并不表示我没有给孩子进行早教。只不过,孩子的老师是我,他的妈妈,而不是机构里的老师。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已经够孩子学习的啦!父母在点滴生活中言传身教都是对孩子进行早教。看似不经意,其实都是有意识地教孩子各种知识。

比如,上下楼梯的时候,就可以、教孩子数“12345”,就像唱儿歌似的。每次数数就是上下楼梯时的背景音乐,孩子可开心啦!

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不停重复读一本书,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学习规范的语言。我并不要求他认字,但是年复一年,坚持5年下来,他看到封面的书名,也会读出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把学习和快乐对立化了。一个人的一生中,在没有进行学校学习之前,还有什么阶段可以像学前那样快乐学习?没有任何压力,父母无条件爱你。

03

静待花开是一种淡定的心态,你做了适度的浇灌,但不拔苗助长,以欣赏和关爱的目光等待着花开。

社会上流行的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其实没有错,但是大部分人会有理解上的偏差。

之所以出现偏差,主要他们是混淆了孩子生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人的身体发育,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可以预见的途径走向成熟。比如,到了某个阶段,孩子会有某些特征。

但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离开了后天的教育便无法形成。

比如,孩子的自控力。

在1.5岁到三岁之间,孩子可能会听话不去做一些事情,但那不是因为他自己有自控力,而是因为父母对其行为的赞同。真正的道德感,来自内在的准则,而不是取决于外部因素。这种道德感要到五、六岁时才会出现;到九、十岁时,才能在孩子的人格中稳定下来。

静待花开,绝对不是父母用来逃避自己不尽教育职责的美丽借口。如果父母为了所谓的孩子快乐,在生活中不引导成长,不作为,花绝对不会自然开。

04

幸福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

哈佛大学沙哈尔博士说,真正的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

我们在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各种物质满足,让他快乐的同时,也应该给他创设有意义的生活。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才是有利于成长的。

台湾著名幼教专家苏爱秋女士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打了一个比方。

她说,如果给一朵花施很重的肥,它就会死掉;所以,只有让它慢慢地开自然地开,恰当地给予水、阳光、空气,恰当地施肥,花朵才会开放得健康、艳丽。

家长如果能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着急、不埋怨,使其人格健全,他就会“挺立”起来,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hi,我是JK不二子,少儿心理咨询师,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曾从事语文教学十年,后创业十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写作。公众号:悦心读书(yxds868)转载请联系本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