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连办个同学聚会都不会?
腊月二十八回到农村老家,二十九就被发小强行拉到县里去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答谢会。结婚的同学和我也是老铁,当时婚礼没去成,于是就有了这次的答谢会。带着莫名焦虑和不情愿的我还是被强行拉过去了。
和我设想的一样,同学之间自然分拨。以前就玩的比较好的几个同学还是扎堆说话,玩的不好的还是只能点头寒暄,寒暄的还只是那亲戚三连问“在哪工作?对象怎么没带来?现在是老板了吧?”,浑身不舒服的同时还是和和气气的和他们交谈。
到了饭点,没想到是一个二十几个人的大转盘桌,于是所有人都坐到了一桌。在主人家提杯发言之后,房间里就只剩筷子在盘子里挑挑拣拣声,曾今的班级恶搞王忍不住说了个笑话,于是该笑的笑了,没笑的还是没笑,大家又起身喝了一杯,然后再度冷场。
在我连着猛喝了几杯茶后,有人提议每个人都说两句吧,于是乎,磕磕巴巴的自我介绍开始了,耀武扬威的炫福利开始了,平淡不惊的祝福语开始了。每个人说完,有人鼓掌,于是稀稀拉拉的掌声起了。大家再都提一杯,一不小心我都喝了七八杯的茶了,到后面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感官失灵了,否则那充斥腐朽馊味的茶我咋就喝了那么多。
途中老爸电话呼我,抽个机会离场了,反正是脚凉腿麻,最主要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尴尬癌犯了……
晚上,我叫上了平时还在联系的四五个老友,又去了当年常去的网吧,玩了当年玩的游戏,叫的是小名,说的是方言,骂的是脏话。出来后去了以前撸串的地方,几杯热腾的茶混着红油烫菜,额头开始冒汗,四肢的毛孔都开始呼吸了,怎一个爽字了得。
回家后反思,其实,喝酒、喝茶、吃饭都不重要,和谁在一起才最重要。以前臭味相投的,现在也肯定还有联系,以前不待见的,现在也同样尴尬。有些人啊,分开之后就一辈子不会再见了,分手的恋人如是,点头之交的同学如是。
当然,每个人的个性和交际圈都不相同,我熟悉的在那二十几个同学里也只有差不多一半而已,其他的,不过点头之交,有的甚至不认识。同学聚会这样的场合一桌吃饭,难免尴尬。
那如何体面而又不尴尬的安排一次同学聚会呢?
中国人请客吃饭是有一套学问在里面的,我这就不班门弄斧了。仅说说个人对于同学聚会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选主题,是同学之间联络感情呢,还是开头的婚礼答谢宴,还是有好项目要带其它好友飞。定了主题,后面的就好确定了。
然后是选人,谁的青春不迷茫,总有那么几个小年青早恋的是吧,人家分都分了,你一下子都请了,都来了大眼瞪小眼,心眼大的还能坐着吃饭,心眼小的说不定几杯混酒下肚就开始闹挺,你不尴尬其他人也烦啊。确实关系好的,你再小聚吧,别把冤家弄一起,皆大欢喜不是么?
最后是选地方,其实每个人当时能合得来的就那么几个人,所以选地的时候选那种可以容许几波人分别扎堆但又在一个场景的地方是最合适的。尤其是吃饭的桌子,一定不要弄个大桌,那是大家庭聚会用的。七八人的桌子,分几桌,同桌之间都熟悉,开得起玩笑,聊得来八卦,说的起事业,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