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我们熟知的两句古诗,也是古代人民关于读书和写作关系的经验之谈。
读书对于写作的影响,如同生活对于写作的影响一样,其意义是极大的。书读多了,便会潜意识地在写作中起作用。
在一本书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当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我看到的书当然不能都背诵得出,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用得着任何文句或故事,它竟然会出现于我的脑际,效弛于我的腕下。我所以觉得奇怪的是:我用不着它的时候,它在我的脑子里毫无踪影,一到用着它的时候,它好像自己就跑出来。我后来读到了心里学,觉得这大概就是所谓潜意识的作用吧。无论如何,我在当时暗中发现了这个事实,对于课外的阅读格外感觉到兴奋,因为我知道不是白读白看的,知道这在事实上的确有益于我的写的技术的。”真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高尔基没有上过学,但不等于他不读书。他通过自学,读了许多书。他刚满十五岁,已读过大仲马、蒙得宾、雨果、巴尔扎克、海涅、屠格涅夫、果戈里、托尔斯泰等许多艺术大师的名著。这些书丰富了他的思想,扩大了他的知识领域,启发和引导他更好地认识世界,还帮助他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写作能力。鲁迅也曾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读书还可以开阔思路,引起文思。读书多,接触面广,懂得道理多,思路自然宽阔。读书少,知道的东西少,头脑不能产生联想,思路自然狭窄,甚至停滞。人们常说,“读来故书幂思开。"
读书可以丰富写作材料。
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他不可能对于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直接去观察和感受,读书就可以帮助了解你不可能亲自去了解的生活和知识,而这些生活和知识又常常成为写作时所必须的材料。
读书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读过很多书,就会了解很多的写法,久之,把它们融会贯通,就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变和创造。
读书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名作,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了解各种句式,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只要“劳于读书",则会“逸于作文“。
本文参考,杨荫浒《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篇文章来完成的。今天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