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简书优秀作者文诗荟萃蓓蕾

旅行漫记(17)

2018-07-26  本文已影响79人  辽东沈氏

四川之旅——青城山

从都江堰出发,约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就到了青城山。

旅行漫记(17)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我们去的是青城前山。

旅行漫记(17)

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在这一区域。几乎每一百多步就能看到一座文物古迹、庙宇道观、阁楼。在茂密的植被覆盖下,古迹显得古典而静谧。

一进入青城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环境优雅,幽静,气候宜人,一片油绿。这种感觉是在我们东北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所感受不到的。

旅行漫记(17)

放眼望去,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

旅行漫记(17)

我们顺路步行而上,呼吸着湿润新鲜的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非常高,那时也没有检测手段,只是感觉空气中的氧含量非常丰富,走起路来也不觉得疲乏,青城山不算高,我们没有坐索道。所有景点都是步行。

不行的好处是,边走边欣赏,一可以锻炼身体,二可以可停就停,不受限制,三是可以随时拍照。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公里,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旅行漫记(17)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旅行漫记(17)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旅行漫记(17)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旅行漫记(17)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

现在,距离初游青城山已有二十六年,每当回想起青城山之行,仍然历历在目,余兴未消,还有一种再次重游的欲望,说不定,在退休之后,我也许会同妻子一道重游此地,在重新品尝近几十年的变化和特有的味道。

我想,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青城山的环境会比过去越来越好,只有再去,才能真正体会到前后的变化,让我们后会有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