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解决了“如何教”和“教什么”的问题
昨天,在每两周一次的组会上,我们组内探讨了课程标准解决了什么问题。
将大家的讨论材料汇总,可以明确地分出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便是课程标准,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
从课程标准的概念之中,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牵头并进行充分的认真研究之后,经过严密的审核之后,再统一发布的。
课程标准的存在,界定了学校里要“教什么”。这个是内容层面的统一。
内容层面的统一,有什么好处呢?
全国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参加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安排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即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高考。如果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学校里要教的内容,那么,这样的统一考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课程标准的存在,界定了“教什么”的内容。在这样的界定之下,保证了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习的内容,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这样的一致性,为我们的高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同时,也为孩子们的选拔、升学,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这便愈发体现出了课程标准的价值所在。制定了学校里要教的内容,给广大一线教师们,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标准。
课程标准的导向价值,为一线教师们提供了便利。为广大研究教育的研究者们,也提供了便利。它的存在,给大家提供了更加详细的研究内容,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和范本,给了大家一个前行的方向性的导航灯。
由于课程标准在规定“教什么”的内容上,在全国保持着一定的一致性。这就使得研究教学内容的课题,有着一定的难度。
首先,是对“教什么”的内容层面的肯定。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肯定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等等的研究方案,是值得肯定的。由于广大的地域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与地域深度结合的过程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以及社会影响等等。
这些问题,相对 来说,是比较有价值的。
另外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是对现有的教学的内容的批评和质疑。在有理有据的批评与质疑上,产生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相对而言,对“教什么”的内容的探讨,研究起来,难度较大。而对于“如何教”这部分的内容的探讨,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有道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么样去教,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个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
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命题。只要你的答案,有效果,有明显的改善的意义,那么,你的答案,就是合格的。
关于课程标准里提出来的“核心素养”的问题,可能将会是在近些年来,比较热门,而且,比较值得深度探讨的一个问题。
教育,是永无止境的。
要继续加油呀!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