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湘西“赶尸术”
对事物的未知,会使人产生恐惧,如人们对死亡的未知,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当我们真正了解过后,一切的神秘与恐惧就会烟消云散。“赶尸人”被评为“世界上最恐怖的职业”而“赶尸术”因其神秘的外衣而被笼罩上恐怖的色彩。那么“赶尸术”真的如人们所传的那样玄乎其玄吗?
“赶尸术”是苗族蛊术的一种,是巫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蛊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赶尸属于白巫术,即让一连串客死他乡的尸体尾随在赶尸者身后穿州过省的返回家乡。赶尸术目前来看只流行于湘西一带即沅流域以沅陵、泸溪和溆浦最盛。沈从文作为湘西作家在其一篇文章中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如活人一样。”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艺术加工是难免的,不过也从侧面证实了赶尸确实在湘西地区流传甚广。
关于赶尸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民间传说,在几千年前苗族中出了一个名唤蚩尤的首领,他长得半人半兽,能征善战,力大无穷,为了扩大生存空间,蚩尤带领部落一直打到黄河流域,而当时的黄河流域是中华始祖黄帝和炎帝的统治区域,于是两族在黄河流域展开厮杀,蚩尤甚至请来了风神雨伯助战,一度使得炎黄部落无法分清方向,但最终被黄帝发明的指南车所击败。战斗结束后,蚩尤看着眼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然自己的兄弟氏族客死他乡于是让他的军师阿普做法,让这些逝者回归故乡。于是阿普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死亡氏族之间默念咒语,所有的死尸顷刻之间站了起来,在蚩尤“符节”的引领下撤回到了今天两湖地区,赶尸术于是流传起来。那么敢说出为什么会在湘西盛行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湘西地区一直以来土地贫瘠,经济不发达,当时的人为了谋求发展,很多人都去四川云贵基地采药打猎,而这两种职业都属于高危企业,要么万丈深渊,要么毒虫猛兽,防不胜防。这些客死他乡的人,死后又要遵守相惜叶落归根的传统,将尸体带回故乡。尸体最开始的运送过程中是走水路的,并不需要改,但三峡这一路段水流湍急,漩涡暗礁密布,船只往往沉没,故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这些尸体在作祟。所以很多传将不愿意搭乘这些死人走在险江之上,而且这些可是他乡的人本来就贫穷,又哪里能顾得起车马来运送,于是相对便宜方便的赶尸术就越来越流行。
以上的起源和发展大多都是民间传说无从考证。那么近代以来,是否真的有人目睹过赶尸这一法术呢?1950年那时候湘西大多已经解放,但是蒋介石并不甘心湘西如此轻易的落入共产党的手中,于是频频调动湘西的土匪闹事,如果想多了解这一期的事件,可以去参看电影《湘西剿匪记》,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共产党会派一些解放军战士到各乡村去侦察。在1950年初秋的一天,两个解放军战士在乡间的一个小道上行走时,迎面走过来一对人大约四五个,个个低着头,头戴鼎利,身穿长袍依次排列,最前面的一个人手里拿着锣,时不时的敲击一下,两个战士看到这种情况,认为这对人十分可疑,于是便一直跟着,没想到这些人可以一连感两三天的路,两个战士最终撑不住了,到了一个客店里,向店老板说起了这个事情,没想到老板却说这就是流传在湘西的赶尸术,两个战士听到后十分惊讶,于是连忙赶回部队报汇报此事。这是近代以来唯一一次有证可考的目睹赶尸的事件,这也证明了赶尸是确实存在的。
每一份职业都有自己所遵守的规则赶尸也不例外。在感谢这一行当中,并非所有的尸体都赶,据民间传说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三赶”即斩首、绞刑、站笼三者可赶。因为这三者主要是受刑罚而死,迷信一点说就是死后怨气颇重,思乡惦亲尤重,容易受法术驱使,如同在现代心理学实验——催眠中,越是意志力薄弱的人越容易被催眠。“三不赶”是指病死、投河、雷劈三种不赶。投河上吊并非客观因素致死,皆属有意寻死,旁人又如何能驱使他呢?而且在民间传说中,阎王对于不珍惜生命的人是厌恶的,即使是生时不作恶的,一般也不会同意让他们立即转世,而要等待有同样轻生的人去替代他方可转世。这也体现出在古代的思想中认为生命是可贵的,不可以随意践踏。另外一种雷一劈而死,在民间的谚语中,做坏事的人一般早晚要“天打五雷轰”,故而一般认为雷打而亡的都是罪孽深重之人,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但今天所谈的三赶三不赶都是站在赶尸人的角度来诉说他们所相信的观念。雷打之后往往人体皮肉不全,按密宗说法,有两种人是没有“中阴身”(死亡的过渡期)的,一为大善人灵魂升天,直接位列仙班;二为恶人直入十八层地狱要经受千锤百炼之折磨,雷劈而亡就属于这种,故而术者无能为力。其实很多民间传说不能一味的只认为迷信,毕竟在当时那个没有科学的时代,人们只能用他们来解释这个世界或许几千年后,后世之人也会讽刺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科学是迷信的,而这些传说中所传达的珍爱生命多行善,莫作恶对今天仍旧有启示意义。
说完“赶与不赶”那么赶尸人到底是如何赶尸的呢?据中国最后一位赶尸人田铁武的讲述,赶尸需要用到两个工:其一是符咒。大家可能在电视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符咒一贴,僵尸就一动不动了,这些都是艺术加工后的呈现。符咒真正的用处是贴到死者的脸上,避免亡者的脸被蚊虫所叮咬,这也体现出对亡者的一种尊重。第二个工具是竹竿。在现代大多数的电视演绎中赶尸都是双手平举依次排列一蹦一跳的,而这都是竹竿所起的作用。竹竿往往被漆成黑色,这样晚上赶路时不容易被发现。赶尸匠将竹竿穿过尸体的腋下,然后用麻绳将尸体的双手固定在竹竿上,尸体前后相接,由于竹竿有韧性弹力,加之重力的作用走起路来自然是一蹦一跳的。尸体固定好这些尸体是不会自己走的,这就要讲到赶尸人的分工了,赶尸人主要有“引尸人”、“赶尸人”、“点灯人”和“扶尸人”,一般5到6个人为最宜。点灯人主要是查看路线,哪些路适合走,哪些路不适合走,然后在路旁点上一盏灯指引后边的尸队前行。“引尸人”顾名思义就是在尸队的最前面扛竹竿的。赶尸人在尸队最后,手拿鞭子,鞭子一响用于提醒前面的点灯人的尸队的位置。而这其中比较辛苦的就是扶尸人。由于人死后身体僵硬,尸体在前进过程中,方向就容易偏离,扶尸人的作用,就是要控制尸体的速度和方向,一般扶尸人2到3个为宜,以上是正规赶尸队的配置。如果只有一个人能赶尸吗?答案是可以的,据田铁武讲述一个赶尸人时,会将尸体大卸八块,只保留头颅和四肢,这样以减轻重量然后肢体用稻草填充,外面套上长袍,戴上斗笠,在外人看来就好像尸体在自己行走。1950年两个战士所见的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说起来扎稻草也是一个技术活,要将稻草扎的与躯体分毫不差,不然当尸体的亲人看到后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等到了尸体的家里,赶尸人将尸体放到停尸板上亲属全部退后远远看一看亡者然后直接下葬,故而这个秘密可以保守千年,除了赶尸人外无人知晓。由于怕人们看到赶尸队后受到惊吓而且打扰亡灵,赶尸队一般会选择在凌晨2点半到4点左右赶路,五六个人的尸队一夜可以行走30多公里,虽然速度不慢但从云贵到湘西,没个几十天也是走不完的,这样的话,尸体的防腐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聪明的赶尸人想到用朱砂来防腐,1992年河北香河一个老太太死去22年身体不腐,后来研究发现也是用了朱砂防腐。另外湘西地区盛产各种草药,用苗族的草药蒸熏尸体防腐效果更好。为了确保尸体不腐以及不被人们所发现,赶尸人的“业务时间”都会选择在秋冬两季,天气寒冷,到处人烟稀少,此时最为适宜。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赶尸人也是一个技术活,并非什么人都能干。挑选赶尸人一般有三个条件:其一是胆子大,历来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延伸到对死者的恐惧,成天与死者在一起,行动坐卧走,心理素质不强肯定是不行的。师傅在挑选赶尸接班人时,会在刚死去的人的坟前放上一片做好标记的树叶,然后半夜三更让徒弟去取,看谁能够取来。其二是要身体强壮,据说这个比挑选运动员的要求还要严格,尸队一走便是几天几夜,身体不好支撑不住,就连两个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战士都熬不过赶尸人,可想而知其身体素质有多好了。第三点也是最特殊的一点就是要相貌丑陋,一般而言相貌丑陋的人成家的几率不大,赶尸行当中流传没有后代的赶尸人赶尸会更加灵验。其实在我看来这还是为了保守这一行业的秘密,如果有妻儿的话秘密指定守不住,说不准哪天就透露了。由于以上三个标准,加之现代医疗科技交通的发达,这一行业,这一职业,渐渐的就被淘汰了。
抛开其中一些迷信的成分不谈,赶尸背后蕴含更多的其实是人民对于家乡、亲人以及叶落归根的真挚情感。赶尸这一行当,虽然慢慢的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作为巫楚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应当被人们所淡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