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迎新3班散文简友广场

夏至,说说有意思的蝉鸣

2022-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韦志学写作
夏至,蝉鸣声声响

今天6月21日夏至,都说这个日子“荷花别样红,蝉鸣声声响”。声声响是说蝉鸣最盛时。

以前我总以为,听到蝉热闹、高亮的叫声就意味着吃玉米的季节到了。到今天,农民种的玉米都采摘得差不多了,居然才是蝉鸣最盛时。这有点颠覆我的认知。而蝉鸣其实是从阳春三月就可以开始听到了。

这么大的体型,是夏蝉吧

              不是所有的蝉都能鸣叫

蝉可以分为秋蝉和夏蝉两种,它们出现的时间不同,夏蝉多出现在夏天,秋蝉一般是出现在夏秋天。

不是所有的蝉都能鸣叫的。秋蝉中的雌蝉是不能鸣叫的,因此也被称为哑蝉。而夏蝉则从早到晚都在鸣叫,法布尔就曾说“雄蝉是天生的乐师。”

                蝉为什么能鸣叫

蝉,又名知了:知道了

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雌蝉不同的是:雄蝉的第10节是肛门,雌蝉的第10节是产卵管。

雄蝉第1、第2腹节具发音器,也就是说,雄蝉会鸣叫,就因为它有发音器在腹肌部。雄蝉的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余音绕梁。

古代说蝉是第一,恐怕就是根据其声音而给了它这顶桂冠,所以说连续不断取得第一名,人们就说“蝉联冠军”。

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什么呢?聪明的你可能已经猜出来了,雄蝉的鸣叫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但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

所以想想,雄蝉为了繁殖自己的后代,也是够卖力的了。

                蝉的羽化和重生

蝉鸣在盛夏的时候叫得最响,估计那个时候是雄蝉的发情期。入秋之后就会慢慢没有声了。

立秋时虽然意味着秋天到来,但这个时候暑气还没有消散,所以依旧还是能听到蝉鸣的,立秋节气第三候就是寒蝉鸣。在处暑、白露节气后,三伏天已经过了,而且天气开始降温转凉,这时蝉鸣渐渐没声了。到了秋分之后完全就听不到了蝉鸣了。

蝉去了哪里了呢?

汉魏时期的诗人曹植曾写过一篇《蝉赋》,里面这样写——“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意思是鸣声嘶哑接近死亡、身形枯槁最终丧生。所以一说蝉死了。

而另有一种说法是蝉能够在秋凉时从树上钻入土中,到春暖花开之际又能够爬回树上。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到了7月下旬,雌蝉开始产卵。8月上旬和下旬是雌蝉产卵的高峰期。 如果说雌蝉都产卵去了,那雄蝉的鸣叫还有什么意义呢?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它们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蝉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法布尔说蝉脱壳的时候,像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我觉得最美的蝉就是刚脱壳的时候:在地底下蛰伏了那么久,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到地面见到光明,虽然柔弱,但又呈现了一种绿色,那是充满了希望的生命的颜色。

      我最喜欢的一首五言绝句——《蝉》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它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都是栖息在高大的树木枝头上,古人以为它只吃露水树汁而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往往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

这首诗为表现这个意思,还专门给蝉选了一个背景“梧桐树”——百鸟之首凤凰,就只栖梧桐,所以梧桐树是忠贞、吉祥、福瑞的象征。

这首诗写什么呢?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诗人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寄寓自己立身高洁,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的志向和自信。韵味含蓄深长。

一般人都觉得蝉鸣声太吵,但虞世南就能为蝉选择了一个特定的背景,赋予了蝉的高洁傲岸,再用蝉的典型特点——能拿到冠军的清澈透亮的鸣叫声,就像流水源源不断一样的鸣叫声从梧桐树间传出,在空旷的大自然中,蝉发出了它的鸣叫声,人人都可以听到,这可是蝉的真本事啊!

而诗人写蝉那么高洁的品德,那么了得的本事,而最终却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诗人的选材和构架的能力是厉害的。我深为佩服。

写于2022年6月21日夏至 豪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