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父母的语言》领读——3000万词汇从哪里来?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2人  马林_1d77

前两天呢,有了加迪老师和江芳老师的分享,我们已经对共读的书目《父母的语言》有了整体的认识,并且也知道早期的语言环境,具体来说,3000万的词汇量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

那么,我猜,群里每位有爱的好学的父母们都在心底已经暗暗发誓,每天要有意识地多跟孩子说话,好好说话。

 是的,根据书中的理念,父母说话越多,词汇量就会越丰富。而语言的数量就会推动的语言的质量,在词汇量比较多的家庭里面,还存在诸如语言更丰富、更复杂、和更多元等要素。特别重要的是,还存在着“肯定反馈”这一特点。这些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语言更积极,更具有鼓动性。

我们有意识地多跟孩子说话,说明我们是多么地爱孩子,我们希望为孩子的最终学习能力助力。1天很容易,1周也能有意识地做到,可是一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你确认自己能坚持做到吗?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口若悬河、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说话?有什么魔力能让我们口吐莲花花香满径——说出来的话丰富、有趣、又积极有鼓动性?


有,那就是爱。

首先我们要好好爱自己,其次我们要爱自己的伴侣,第三我们爱孩子。

01 、自爱

说起爱,好像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爱自己,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一直都被视为自私的行为。我们更习惯了的是“你爱我,我爱他,”用被别人爱来证明自己是可爱的、值得爱的。哈哈,这么,是不是有点绕?

是啊,这种绕的方式,就造成了我们要让别人爱自己的期待,以及期待落空的“伤害”,我们会从中产生多少的沮丧、愤怒、恐惧?还是举例来说吧!周末我们出去逛街,买自己心仪的衣服,看到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这是爱自己;我们发展友情,有自己的小姐妹,或开心或难过时有人分享,这是爱自己;我们会争取专属于自己的独立时间,来发展爱好——或爱阅读,或爱绘画,或爱摄影,或爱瑜伽,这是爱自己。

我们爱自己,就是要最大可能地认识自己,接纳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做自己。所谓的做自己就是不用逢迎讨好、不用求得他人关注与肯定,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此,有了自由和自爱,我们的能量才会处于高频之中。才能更好地爱伴侣,处理好亲密关系。

02、爱伴侣

那么什么叫亲密?亲密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

举一个例子: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的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

当我真心爱对方时,花三个小时为对方准备晚餐,心里甜蜜蜜;当我真心爱对方时,熨烫他的衣服,也是一种享受。遇见商场打折,血拼一天,下来腰酸腿痛,哪怕大多是买给家人的东西,即使辛苦,我在精神上也愉悦。在我们喜爱做的事情上,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都是快乐。当然,每时每刻享受当下,这个不可能,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也在所难免。但整体上,我不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牺牲和付出。

相反,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并劝说老公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这样的过程中,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如果亲密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是不爱你。

付出感必然伴随着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毕竟我体验不到爱的流动,为这个关系做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必须用某种我喜欢的、我期待的方式来回报“爱我”。一旦你没有按我期待的方式来回报,我就认为,你不爱我,而我为你做了那么多。

可以想像,这样为家人“付出”,最终只会伴侣逃离,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近怨气重的人。夫妻二人彼此消耗,互看不顺眼,交流起来,要么就是争吵、指责、否定、批评,慢慢的负能量,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向孩子说3000句这样的话,不会帮助他成为一名聪明、有所作为和稳重的成年人,甚至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恐惧与伤害。

要么我们话不投机半句多地沉默,除了日常性事务性的话语,如书中所说的“下去吧!”“吃饭吧!”我们做不到有趣,也无法保持沟通的流畅性。所以,这样的家庭交流模式,想拥有3000万的词汇量,还是省省吧!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回到内心问自己: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就可以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

就一个家庭来说,亲密关系是家中的定海神针。当我们能够在家庭中创造幸福快乐的体验,有爱的能量在家里流动,自然夫妻和睦心情愉悦,整天腻歪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这就是书中提到的“全家人要有一起聊天的习惯”以及“其他谈话”。

这里,我们需要厘清的是,语言只是个管道,在这个管道里流动的是爱的能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过科学的研究啊,所谓的沟通、传递,其中语言、文字传递的有效含义,仅占7%,通过语气语调传递感觉,占38%(所谓听话听音),通过动作表情传递占55%。(语言文字7%,语气语调38%,动作表情55%)

也就是说,我们心里有什么,我们就会向外输出什么。假如内心有不满、抱怨,我们把它压抑着,即使嘴上在讲爱,听到人也会干到你心口不一,没有链接的感觉。

因此我花这么长时间来讲爱,就是希望大家都来做一个爱自己的父母。我们只有内心蓄满了爱的能量,才会在对伴侣或者对孩子讲话时,自然得如同水满则溢。有爱的语言,才会积极、有趣、有爱、并滋养着整个家庭关系,也能带来家庭的积极互动。

03、爱孩子

好了,铺垫那么久来讲爱自己爱伴侣,终于要讲到亲子关系的语言与沟通了。

我们说能产生欢乐效应的,有利于关系的就是积极语言。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积极语言包括妈妈的心跳声。想想看,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首先听到的就是心脏的跳动声。心脏作为生命的本体,它跳动的声音就会被誉为是语言的起点。

小宝宝就是听着妈妈的心跳声,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同时也在吸吮着语言感受的感情。父母如果饱含深情,就会打开宝宝的心灵,培养她的心智,想象力也会从这儿萌芽。

在妈妈怀抱当中的婴儿一听到声音响起,就能够感觉到自己和谁在一起。人生最初的体验就是和父母在一起的这种体验,也叫依恋关系。据心理研究啊,婴儿从有意识起,他首先意识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养育者,父母亲。因此有这样一句话说,这世上没有婴儿这个东西,有的只是母婴关系。而良好的母婴关系就是通过孩子吸吮乳汁和吸吮语言来实现的。

孩子尽情的沐浴在母亲的声音里,母子之间产生了相互依恋的情感,共同体验到了生的快乐,接纳的动力。

想想看,人是无法独自生存的,我们的祖先们集体狩猎,群居山洞就是例证,语言也是群居中交流感情、传达想法的必然产物。但是也会有一些成人会产生只依靠自己也能生存的错觉。而产生这种感觉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们幼年时,没有真正的体验过雨与母亲或其他养育人相依恋的这种依恋关系,缺乏与他人共同生存与依恋的亲密感。他们在为人父母后和孩子相处时就感到不亲密、不安或者是迷茫,就会回避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或其他的情感交流方式,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整整一个小时跟孩子没有任何的交流的父母。

不知不觉又绕回去了哈,想强调的就是,没有被爱过的孩子,就很难成为自爱的人。而无法自爱的人,通常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里就会出现种种的矛盾冲突,内外交困。那么这样的父母就需要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促进人格的发展与成长。

一旦你活出了自我,就很容易给予孩子有滋养的关系,很轻松地交流3000万词汇。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父母严格按照育儿书上来说来做,他们依然很焦虑,觉得做不好的原因。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对孩子们做了些什么更重要。


04、爱的语言

那么爱自己的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自信、乐观、积极的有质量的语言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孩子的大脑,传送到他们的心田。

你比如说啊,内心有能量,我们才能360°无死角的24小时的实况播报身边的生活

首先来说360度无死角。我们家里的客厅、厨房、餐厅、卧室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当孩子会转动头部,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时,我们就可以意义地告诉他们了。你现在看到的是电视机,它可以播放精彩的电视节目。我们现在坐在沙发上,沙发很柔软,让我们觉得舒适。看到月亮时,我们可以念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今天我们的午餐是胡萝卜烧牛肉,胡萝卜可是小白兔的最爱哦!

总之孩子目光所及、视线范围之内的,都可以用语言的方式来输出、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孩子经过不断地语言刺激,就把具体形象的实物与语言合为一体。这个也就是在促进本章节里所提到的大脑语言处理速度,也可以通过语言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刺激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

24小时实况播报是,我们可以在奶奶切菜时,告诉孩子,这是奶奶切菜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现在奶奶在洗衣服,擦擦擦,擦擦擦;天上打雷了,轰隆隆轰隆隆;起风了,树叶点点头,小草弯弯腰。给孩子洗澡时,我们说现在洗洗你的脖子,洗洗你的肚子,洗洗你的屁股,洗洗你的大腿……我们也可以跟孩子玩挠痒痒的游戏时说“挠挠你的手心,挠挠你的脚板,挠挠你的腋窝,挠挠你的膝盖窝”等等。我们抱着孩子转圈的时候说“迷迷转,迷迷转,转呀转呀转三圈”我们现在玩大灰狼抓小羊的游戏,小羊快跑啊,伴随着孩子的躲闪与紧张的欢笑,我们用粗重的声音假装说“啊,我来了,我要吃掉你”等等。

大家看,丰富语言的绝好机会不是在早教课堂,而是在以上的生活场景中,在“玩”的时候。孩子们尽情地在大自然中玩耍,经历丰富的体验,就能够学到活生生的语言。这些语言并不是用大脑来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

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还是举例来说说吧!

我们的孩子们能说出多少种表现下雨情景的词呢?而大人们又用多少拟声词,拟态词一类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雨呢?朱自清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我们凭空让孩子明白是不可能的。当下雨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透过玻璃窗,观察那种朦朦胧胧、依稀可见的毛毛细雨,你再告诉孩子这样的比喻,他们才会理解。

如果我们给孩子买来雨衣、雨靴,打着雨伞,带他在“淅淅沥沥” “蒙蒙细雨” “随风潜入夜”“吧嗒吧嗒” “豆大的雨滴”“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等不同的场景中,或观察或漫步,孩子可以用眼睛观察不同雨的不同形态、听雨的不同声音、用手来感知到雨滴的温度,用小脚体验踩水的乐趣,他们就会在直觉上感受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将印象、声音和语言融为一体,孩子们在感觉到语言的微妙的同时,也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我们不断培养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孩子思考的就越深,语言也就越生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东西。

认识情绪也是孩子们在0-6岁前的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语言来实现。

心理学里面,有一种说法叫为情感命名。比如说,孩子从噩梦中醒来嚎啕大哭,妈妈这个时候觉察到她的情绪,就可以告诉他说:“你刚才做了一个梦,你感到很害怕对吗?”这个就叫为情感命名。也就是母亲将孩子不能够承受的情感给予概念化,或者说使它们更有逻辑,更有理性,之后再返还给孩子的一个过程。

不断的给孩子的情感命名,当一种情感被命名之后,孩子的感觉就可以从不能忍受,转变为可以忍受这种情绪。

当然这个也是共情的一个内容,后面还有老师们会重点讲到这种沟通的方式。

除了以上所说的360度,24小时的实况直播,重点播报有关孩子体验和情绪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用声音、语言给孩子交流,比如给孩子唱摇篮曲、念童谣、读绘本、讲故事等等形式。

比如我经常给孩子唱的摇篮曲,就有舒伯特摇篮曲,还有就是把小邋遢的歌曲改为催眠曲“小宝贝,可爱的小宝贝,爸爸妈妈爱宝贝哥哥爱宝贝,小宝贝,可爱的小宝贝,爸爸妈妈爱宝贝奶奶爱宝贝,我的小宝贝,就要睡着了,可爱的宝宝睡着了,我的宝宝睡着了。”

我经常会在生活中发生什么就唱出什么歌曲,这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我也推荐巧虎的音乐,很贴近生活,歌词简单,旋律活泼,很适合播放或者唱给孩子们听。

而该歌曲经常是我手到擒来的一件事。比如猪八戒背媳妇,我就经常在小宝要求背他的时候,乱改一气“背,背,背小宝,到哪里,背着小宝去客厅,背着小包去厨房,或者唱成背着小包翻大山,累得妈妈哎吆吆,”再或者“背着小宝过隧道”然后就做出在地上轻轻爬动的动作,孩子就会觉得很快乐,很有趣,一再要求重复唱给他听。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愉快的体验和情绪教育。

05、总结

由此,大家就能看出哈,语言不是刻意的无话找话,而是就在一个快乐、有趣妈妈的生活里。书上说“好看的皮囊千千万,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建议妈妈们,都要去找有趣的事情滋养自己,无论是开头提到的买衣服、做头发,还是找自己喜欢的爱好、读书画画、舞蹈瑜伽、跑步健身,无论是什么都可以。

当你开始爱自己,你对生命探索的深度与广度就会打开,内心也变得丰富起来,你不再是只会唱些“小老鼠上灯台”或者“拔萝卜”之类的歌曲,当然这些歌曲很优秀耳熟能详,口口相传,我想说的是你会探索更好玩儿的歌曲、书籍、绘本、童谣,当你开始爱自己,你给孩子读书唱歌或者对话时,你的声音会更喜悦、更有抑扬顿挫、更有美感,而这些,都能让你的孩子耳朵受益。

总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比你做了些什么更重要。

愿你自爱,祝你有趣,也盼你和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