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道德经》64

2024-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宇润妈妈

第六十四章 实践之道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持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持,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事物安定时容易维持;

事物还没有明显变化征兆时容易谋划;

最脆弱的东西,很容易把它打碎;

最细小的东西,很容易使它消散。

处理事情的最好时机,是在问题尚未产生的时候;

控制危机的最好时机,是在危机还未爆发的时候。

粗壮的大树,是由细弱的树苗慢慢长成的;

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积累筑起的;

千里远的旅程,是由眼前的第一步开始的。

不懂得凡事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道”理,

盲目去做,必然会导致失败;

固执蛮干,必然会遭受损失。

因此,有智慧的人不盲目去做什么,所以就不会失败;

不勉强去做什么,就不会有损失。

人们做事时,往往在快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

如果他们能一直保持刚开始做事时的谨慎,那么就不会出现功败垂成的情况。

因为,有智慧的人想一般人不想的“道”理,不关心钱财等身外之物;

研究一般人不研究的学问,以弥补众人所犯的过错。

用这种方式辅助万物按照自然之道演化发展,不再犯盲目冲动的错误。

六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