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的第一节课
文|铭悦
许老师的第一节课周五饭后,如约定的一样。女儿开始兴奋的嚷嚷道:“那个,同学准备准备,开始上课啦”。
我边刷着碗边应答:“老师,稍等片刻,我收拾好马上就来。你先调节一下琴音吧。”
赶紧做着手里的事,听到女儿房间内传来的“咿呀”“咿呀”的琴弦声。(看来她确实认真的调节着)
收拾结束后,我来到女儿身边。礼仪似的来了个鞠躬,然后说:“许老师好,我们可以上课啦。”女儿笑起来,有些受宠若惊的,又似乎有些得意。从她那飘忽不定的“好,来,(哈哈)濮同学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呵呵)。”
“首先从戴指甲开始,你会戴吧”女儿问着。(她以为之前我一直陪着她上课,偶尔也帮她戴下指甲那么我肯定是会戴的)
“不会戴,老师”我实话实说,女儿得意的笑了,半性半疑的摇摇头示范着:“好吧,看着我,这个指甲戴在第一个关节处,平放,贴实”
我按照她说的方法,操作起来。随意将胶带缠在手指上,自以为完美的戴好。准备下一个指甲时,女儿抢过指甲,再次演示的戴了一遍。并重点指着手指上的胶带说着:“你戴的太不仔细了!看着指甲贴齐指关节,然后胶带平直的绕过去,前后胶带要重合,注意细节。”
我看了看,她没有再笑,仔细的演示着。即使我没有在意的胶带的贴法,也果断严厉的要求做到完美。片刻之间倒有些佩服之意传上心头,由此看来她之前还是很仔细的学的。
戴好胶带后,我问女儿:“老师,你备课内容在哪儿啊?”
女儿自信的指指脑门说:“当然在老师脑子里面啊。”
“那不行,你看妈妈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你说一遍,我记不住,完了想要复习下,也没有地方翻哪?”我故意说着
她又一次摇了摇头,接受了我说法,找到一本练习本。抓起铅笔在上面,刷刷的写了起来。写的内容还真是她脑子里,翻译过来的。只见她写那《沧海一声笑》谱子时,写了一遍。回过头看了一遍,在琴上弹了一遍。然后再去看一遍,标的上下点有没有标错。过三遍确定没有问题后,继续写其他内容。内容不多,条例还算清晰分成三大类。
首先是从七个音符在古筝上,谈弹法开始讲着。她着重讲了4和7没有对应的琴弦,说后面会教。然后进入识别音区部分,从倍低音到倍高音。她说着在纸上标着,写着,在琴上指着,弹着。我也越来越相信她,有这个耐心来教我了。
接下来,她把入门曲教了一遍,自己弹了一遍给我看。然后让我自己摸索着去练习,我弹一遍问一遍。练习完了,她说:“来,考验一下,我说几个音,你把音在琴上找出来并弹一下。”
我点点头,在她说出音的瞬间,努力的找着。随后她满意的点点头,非常老人头的说:“恩,学的不错,然后我布置本周作业了,来把这曲子练熟,下周检查。”
这话明摆着又是仿造她老师的口气,不过这次我没有打断她说话。她把老师教她的风格,模仿了一遍。里面也有她自己的取舍,从她指导的各个地方可以看出,那些部分是在她脑子深处记着的。
有时候孩子也有她忧于成人的技能,就比如记忆。在一味要求孩子死学习,考高分的当下。也要时常让她们发挥一下,作为小老师的模样,反教父母体验从未接触的东西。
于是母女关系即在似师似友似母似伴的情态下,越来越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