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如何像太宰治一样写作

2019-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反向青年余令

太宰治的写作特点,表面上是“丧”、“颓废”、“绝望”。然而他的文字之所以充满魅力,在于他坦诚地揭示了人性灰暗的底色。他把我们常人习惯了隐藏的内心羞耻,全部公之于众。

绝望

“严肃=愚昧,总之呢,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一定在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太宰治认为真相是遮不住的,他从不回避那些我们不愿意面对以及无力承受的部分。所以太宰治“无赖派”式的写作,实际上是——以颓废的口气揭示真相,这个真相往往悲凉,却又无比真实。

在我们沮丧甚至绝望的时候,很适合写出这样的文字。

在《斜阳》中,太宰治以“直治”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样一段话:

“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这是一种真实。

“我不想和那些自以为受人尊敬的人交游。不过那种高尚的人也不屑与我交往。”这也是一种真实。

它们通常显得悲凉。这种悲凉被推向极致,就直通死亡。

“到最后,除了自杀我大概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吧?”

真实

太宰治把对生命的自愿放弃归结于自己,认为“我的不幸,全部出于自己的罪恶”。这样看来,或许丧失为人的资格的并不是太宰治,而是我们。在太宰治面前,我们都显得不真实。人人都在表演,假装生活很明媚,假装生命很光明。可那些明媚光明的背面,从未离开过我们。

与其让它们隐隐作祟,太宰治选择了正面迎接它们。他的文字,像是公布了人性当中一个共通而有天大的秘密。具体来看,他的文字又表现在“被动”和“反常”两个方面,这是我们模仿他的写作方式的一个突破口。

一, 被动

被动,源自于他消极的生命观。

一个最直接的小技巧是——多用“不得不”。

譬如描写生活态度,我们写“要积极乐观地活下去”。太宰治写出来一定是,“然而,我还是不得不活下去”。

譬如描写爱情,我们写“我爱你”。太宰治写下来一定是,“我也不得不爱你”。

对他来说,活着是被动的。

“奇迹这种事,有时还是会偶然出现于人世间。”他把主动放弃得一干二净,当一个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尤其是生命)的时候,他的消极反而表现为豁达。太宰治就是靠这种消极的豁达,击中我们脆弱的内心。

二, 反常

“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他打破了寻常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却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二者之间获得联系。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辞职经历:

一天他去公司食堂吃饭,走到食堂发现没带饭卡,于是返回宿舍去取,回到宿舍以后忽然忘了要干什么,又想起没吃饭,便再一次走到食堂……最后他当即决定离职。

这种做法就很太宰治。

饭卡和工作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就像麻质和服跟死亡之间一样,但太宰治看到了它们。

譬如,我们描写这样的场景,下雨天忽然想起来阳台上的鞋子没有收,太宰治来写,可能会是,“下雨天让我对阳台上的鞋子产生了厌恶,于是我将它丢下楼去。”

譬如,我们写两个人详谈甚欢,太宰治写出来则是,“他们那装腔作势的词句,偶尔也会发出令人诧异的真诚之声。或许不经大脑的话语才是真心吧。”

我们常常习惯了给每一件事找到意义,或者说辞,否则我们无法解释我们的生活。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意义,当我们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何去何从?太宰治直视了这部分,于是被我们理解为颓废。

太宰治并不筛选经历,他的写作“并不是对生命发表见解,只是描摹它。”

这种“反常”推到最后就是——生活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生活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

这种“反常”推到最后,也让我们认为他太反常。

太宰治的被动和反常,始终没有跑出灰色范畴。

他“丧失了为人的资格”,但是从来都没有表现敌意。写作范畴,语言特点,都止步于黑白之间的灰。

“纯洁无暇的信赖之心也是一种罪过吗?”

“这世界上,是否存在好的坏事?”

这种灰,是一种怀疑之心。太宰治对规则,道德,人性充满了怀疑。但无论他写到哪里,最后都会归咎于自己。“但你看,我的腿长吧?现在的裤子根本就不合身,不管在哪方面,我这人都挺烦的。”

他从来都是委屈自己,却从来不会伤害别人。

-END-

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人

欢迎约稿约酒

公众号:反向青年余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