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传统节日知道多少?——端午节的来由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的推荐语中,给节日做了如下定义:
节日,就是中国人将抽象的不可逆的时间,转换为具体的重复出现的日常生活,以有声有色的节庆礼仪作为时间段落的坐标。
细细思量,感觉这个定义还挺有道理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1.纪念屈原
从我孩提时代起,最常听到的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
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怀王麾下为臣,他提倡选举贤能,富国强兵,举兵抗秦,但是遭到胆小怕事的当权贵族的强烈反对,于是被赶出都城,流放外地。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殉国。
老百姓们得知屈原投汨罗江,就去打捞他的尸体,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蟹破坏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们就准备了粽子丢进江里堵它们的嘴,人们见了纷纷效仿。
于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在《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图片来自《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在春秋时代,楚国人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于是他投奔了吴国,并帮助吴王打败了楚国,不过,由于奸臣离间,吴王后来不再信任伍子胥,还逼他自尽。五月五日,伍子胥的尸体被投入江中。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祭祀仪式。
3.龙的节日
民间关于端午节的来由,还有一种和龙有关。
传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古代吴越地区信仰龙,会在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图腾祭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端午节的两个活动都和龙有关。粽子投入水里被蛟龙偷了,龙舟竞渡使用的是龙舟。甚至还有在身上文龙的图案的习俗。
4.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孝女。她十四岁时,父亲于江中溺水,找不到尸体,她沿江寻找,昼夜号哭。过了十七天,她也投江了,那天也是五月初五。
五天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县府知事知道此事后,为曹娥一事立碑,并让弟子作诔辞(哀悼纪念死者的文章)颂扬。
现在看来,无论端午节的来源究竟是哪种,其纪念意义都大于过节本身。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历史上,先秦时期,五月初五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秦朝之后,国家统一,南北方文化交通,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趋于统一。
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朝各代对端午的形式有不同的定义,比如:
魏晋南北朝,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所以,当时的最重要的端午习俗叫做“辟兵缯”;
隋唐时期,节日风俗活动多变成了娱乐活动,龙舟竞渡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宋代,端午习俗被辽金两国吸收并发展,端午活动多了射柳和打马球;
明清时期,端午节被称为“女儿节”,家长们会打扮家中的女孩儿,而已经出嫁的女儿也能回家过节。
可见,不同的时代,会因为文化的发展融合,赋予同一个节日不同的意义。
赛龙舟( 图片由BikerXie供稿)端午节的习俗,到现在有了约定俗成的形式。每到五月初五,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
每一种习俗都自有其成因。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身边的节日活动,探寻你所不知道的节日风俗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