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系列

初读《高维度思考法》

2019-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最爱可乐

感觉还没想透彻,先存着。

高维度思考法: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jpg

高维度思考法
前言
PART Ⅰ “知”与“无知、未知”阐明其结构
1.1 “未知的未知”这一死角
1.2 “知”是“事实和解释的组合”

知是事实和解释的集合体
知就是可以细致区分的能力
将事实代入解释(理论/定律/公式/框架)就形成可具体实践的知

事实: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因人而异的物体或现象,零维的点,客观
解释:因人或时代而变的对象,多角度看法,主观
解释可以分为分类和关联
分类:捕捉对象事实或概念的特征并抽象化,使之与其他事象区别

抽象化:将具备共同特征的事象归为一类,命名后再同等对待,概念

概念:简而言之是什么

尼采:事实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解释

1.3 “无知、未知”的思考框架

无知:不知道的主体状态
未知:不知道的客体对象

未知的未知->寻找问题->已知的未知->寻找答案->已知的已知(经验知识)

无知的维度:
零维=事实的无知
一维=范围的无知
N维=维度的无知

解释的无知:不知道原因、目的

科学:诸般事象的相关性定律

1.4 已知和未知的不可逆循环
1.5 苏格拉底和德鲁克所提倡的“无知”的两种视角

外山滋比古
《思考的整理学》
《思考力》

PART Ⅱ “解决问题”的困境 能“解决问题”的人不能“发现问题”

问题源自事实和解释的乖离

2.1 “知(识)”的困境

创新:找出事实与解释(问题与解决方案)之间的畸变,展示新方案并具象化

2.2 “封闭体系”的困境

模式、框架、模板,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2.3 “解决问题”的困境

PART Ⅲ “蚂蚁的思维”vs.“蝈蝈的思维” 从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
3.1 “蚂蚁思维”与“蝈蝈思维”的差异
3.2 从“存量”到“流量”

在过去存档中寻找答案->网上再问一遍能更快得到答案

农耕型vs狩猎型

3.3 从“封闭体系”到“开放体系”

二分法vs二选一

3.4 从“固定维度”到“可变维度”

上位概念vs下位概念:目的vs手段,整体vs局部,抽象vs具体,解释vs事实,原因vs结果

维度:思考的自由度,思考的变量,思考的角度

最优化(连续、渐进)vs新特性(破坏、跳跃)

指标比拼vs独自获胜
成为第一vs成为唯一

3.5 从“奇点”出发的问题发现法

奇点:反常识的新事象

守旧vs革新

3.6 蚂蚁和蝈蝈能否共存共荣

发现问题型人才vs解决问题型人才
Why vs How

吉安·卡洛·罗塔《浑然一体的思想》(Indiscrete Thoughts)
对于构建理论的人而言,数学中的至高成果是若干不可解的现象突然被光照亮般的理论。

根本困境:组织里蚂蚁的比例越高,革新的必要性就越高,但越是如此,蝈蝈就越没有立足之地。

埃德温·A·艾伯特《平面国》
在蚂蚁看来,蝈蝈的言行总是很跳跃。

PART Ⅳ 发现问题所需的“元思考法” 升维发现问题
4.1 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

思考中的上位概念,一般多指抽象度的高低。

4.2 通过“抽象化、类推”升维

抽象:提取特征

关系:两个事象之间的关联
结构:多个事象之间的关联

类比:将相距遥远的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表面不同结构类似

回转寿司-流水线

4.3 通过思考的“轴”升维

定量-定性

经验法则:归纳式提取

4.4 通过“Why(上位目的)”升维

Why的两种方向:将来(目的)和过去(原因)

4.5 为了活用“元思考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