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
2019-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星籁
自踏入社会以来,三观不停地被修正,甚至是重建。
也许是因为来自于农村,对于这庞大经济社会的规则掌握得不好。换句话说,对于经济社会的理解,也就只停留在课本上,和质朴的农村观念里。
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倔强的,倔强着质朴的三观和纯粹的处事方式。对于处世之道,大多数农村出身的孩子是懵懂的,迷茫的。有些人,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欲望赤裸裸的显露;有些人,甚至不明白为什么有女人不停地结婚;有些人,甚至不明白为什么房价(三四线)能高到让人望其项背的地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何变了味,为什么会出现宁可相信“潜规则”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努力的“社会个象”,为什么都知道是“天价彩礼”却没有任何让步?
太多的为什么了,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特色的经济社会带动了社会的大发展,发展之余,也同样带来了特色鲜明的阶级形成。教育的不平衡,也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就是不知道仅仅是观念的鸿沟,还是经济的鸿沟,还是沟通或流通的门槛,还是其他什么的,还是这些都存在着?阶级形成是必然,阶级总会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也是必然,忽视阶级的流通或沟通就会造成阶级的对立更是必然的。教育本是阶级沟通最优秀的方式,教育成本的增加,则是提高阶级对立必要条件。
思索至此,终以为可以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外部因素,身体和精神也顿时轻松多了。却忽然又想起在火车上遇到的座位被占的一幕,事情顺利解决了,但是邻座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自己都不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别人为啥还要帮你?”
止不住,又思考起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