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说龙与虫

2019-06-01  本文已影响29人  秋色斑驳

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两个人是条虫。这是为什么?岂不知,这个现象背后有文化密码。

一个人,中国人身上体现出的特有优势得到发挥。这就是勤劳,顽强,智慧,拼搏。可以用这一类词汇来形容。因为国人不是为自己活的,中国人心里刻印下来的基本观念,包括家庭、民族,以及重视繁衍。中国人在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之外,他还有责任为家庭做出贡献,所谓赡养老人,养育孩子。一个人的奋斗可以实现自我生存之外,还要做到齐家,这其实不是一个低端愿望。而今,在现代社会竞争条件下,可以养活自己这份生活压力就是巨大的。很多大学毕业生要在大城市存身,买个房子都要跟父母伸手,要六个口袋来支持。按照中国人的愿望,一个男人要养家,要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供养,有能力的还要支持大家族的发展。所以,中国人不是为自己活的,他们作为个体没有自我,活得比较辛苦,在他们看来永远有挣不完的钱。在自己身后,还希望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基础。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要勤劳、顽强和拼搏的动力基础。而在他们活得基本养生条件之后,还愿意拿出富余部分支持孩子读书——中国社会历来有重视教育的文化基础。他们以为教育重要,只是因为这是在等级制社会,唯一打破阶层固化的通道,他们寄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实现社会地位的晋升。这个重视教育的传统,让这个区域的文化一直繁荣而且不断传承,这是一个民族具有智慧的根基。

我们恐怕都没有想到,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服从绝对权威,以家庭和家族利益为核心,重视个人牺牲与奉献,重视教育与文化传承,正是这个民族之所以绵延不绝,文化昌盛的基础条件。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事物是辨证发展的,关乎中华文化,这种集体文化,家族文化,重视血缘与亲情,强调构建伦理社会,这增加了民族凝聚力之外,也有最大的问题——我们忽视个体的自主与自我,我们不以为个体的利益是第一利益,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奉献者而不去索取,我们以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是竞争关系,我们特别强调情大于法、法要融于情——这就是我们文化滥觞。

这样的文化是基本适应农业文明的,人民困于土地,彼此缺乏沟通,依靠宗族和基本伦理就可以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可是在商业文明,城市大规模人群聚集之后,这样的社会管理与文化基础显然落后了。

两个人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或非宗族或非朋友,他们是陌生人,现代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他们彼此不是熟人,这是大概率事件了。在非熟人关系里,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建立人际关系,或许要尊重、互信、合作、共赢。这样的一些词汇属于现代文明理念。在传统文化里,两人、多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于是彼此要提防水暖工,各自害怕对方是小人,要搞阴谋诡计,所以在这个文化环境里,厚黑、权谋是得到普及的。两人之间不能共受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对容易走向攻伐、斗争,以及彼此敌意。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里,例如在工作环境,在社会联系中,最容易出现这一些不良的现象。这就是说,彼此力量在不合作中抵消,各自两条龙在这时变为两条虫。

龙与虫之别,不仅仅是说其力量的改变,更主要是说,他们在适应农业文明的个体劳动与工业化社会的集体合作时,因为彼此属于陌生人,就需要构建一种新型关系。这种适应社会需要的改变,把人变为龙,或者变为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