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被人或者自己情绪牵着鼻子走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山边小鱼

简介:一个研三学生和一个老奶奶的对话,事后研三同学反思人性的问题。

       大概半个多月以前,在楼梯偶遇一老人,她很热情的招呼了我。因为她有两个孙子正在读书,大孙子在读大一,小孙子在读高三和我妹一样大,就聊起了“疫情”期间小孩在家学习的情况。老奶奶一副诚恳谦虚,一心求教的样子说她的小孙子在家从不做作业。我当时特别理解这种感情,因为我妹在家和我母亲冷战从不学习,一说就翻脸,我特别反感。因此当老奶奶说到小孩不学习的时候,我有一种从仇敌快的感觉,就说些我读书的感悟。

        具体内容是:学习还是得靠自觉,高三小孩“疫情”期间应该多买点往年真题,多做真题,不会就抄。这样知道高考考的那些常规题目,也能搞清楚自己那些地方不懂,并且通过多抄理解题目。之后谈到老奶奶的大孙子(专科),我就直接给出了一些建议,这一点很不好呀。我说读大学还是要多注意一下和学长学姐搞好关系,因为往年的学长学姐找工作的经验是很宝贵的,另外大学期间还是多根据找工作的需求进行学习,并且强调了一下,就是大学期间学习方面最好还是别指望老师。最后我可能说了一句老奶奶不是很愿意听的一句,我说大学不好好学习,时候出来找不到工作很麻烦,老奶奶当时头迅速的往旁边看了一下其他人又扭回来。因为当时还有一位阿姨在旁边,阿姨的女儿也读大一 。我当时感觉好像说错话了,因为她孙子是大学生,是她的一个精神寄托。 

       后续,我妈妈隔了几天回来就问我说,你是不是给(上文提到的老奶奶)说大学老师不管事呀。我回答说,本来大学就应该靠自觉,大学老师不可能管你学习的。然后我妈妈就带着一丝心寒的语气说,以后你就别和其他人分享你的经验了。

        我的思考:

          此次事件责任我的主要责任。

              责任一,虚荣心作祟,当我有经验的领域被人问到的时候,我下意识就说了我的看法。

              责任二,缺乏思考,没有搞清楚人家真实的目的,认为只是单纯的学习问题。老奶奶和一个硕士谈论学习问题,可能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孙子在家玩起来,管不了,看看我妹妹在家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心理安慰。第二个目的,依据是热情大方,可能就是一种拍马屁,让人说自己擅长的事情,感觉舒服。一个很形象的比如就是,一个主持人问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路走来,有哪些感悟可以给大家分享。第三个目的:就是得到些经验。

总结:我认为沟通交流,一方面是信息的交换,补充;但是另外一方面应该结合实情出发,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去思考回答的侧重点以及回答方式。否则,其他人看出破绽加以利用;也很容易因为自己骄傲的心态,根本就答非所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