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大成《论语通读》18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住的地方有仁者做邻居最为美好。选择居所却不和仁者为邻,这能算是有智慧吗?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是无法长久处于贫困窘迫的环境中的,也无法长久处于安逸快乐的生活中。有仁德的人只有在施行仁德的时候才能心安,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利用仁德。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只有仁德之士才能正确地喜欢人,憎恶人。孔子说:一个人一旦有志于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大奸大恶的事情。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说:一个人一旦有志于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大奸大恶的事情。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财富与地位,是人人心中所欲求的,如果不以正当的方式得到它,君子就不接受。贫困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不以正当的方式摆脱它,君子就不逃避。
这里孔子所看重的是优秀的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对现代的择友择邻也有指导意义。有一句话说的挺好“你身边最常交集的5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就是你个人的收入水平”。也可以这么说,最常交流的朋友的智慧水平就是你的智慧水平。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也是对邻里相处准则的概括,现在的居住环境可能使邻居之间没有那么亲近了,择友相处也是同道。
孔子这里所说的仁德有信仰和原则的意味。坚定信念的人,不会轻易被身边的环境所改变。不知守仁德的人,不管是穷也好富也罢,都会出问题;仁德的人则不管是什么环境,都能够贯彻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心理的舒适区,并且由此显得冷静而有智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自我坚定的优秀信念。一个没能自我安顿内心的人,是没有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也就不能成为一个自立自足的人。
你看到那个能够“正确地”喜爱别人、憎恶别人的人,你就找到仁德君子了。不会任凭自己的情感私欲或者利害得失,对别人武断地做出评判。做了判断以后,采取的态度是适度合宜的,做出的反应也是恰到好处的,也就是我在前面课程所讲到的分寸感,懂得如何调节情感和理智。“君子断交,不出恶声”
孔子说的仁德可不是要做是非不分的老好人,老先生甚至专门发明了一个词来叱责这种和稀泥的老好人,叫“乡愿”,孔子说它是“德之贼也”,说他们是道德的窃贼,看似无害实际上却流毒深远。仁德的人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更不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君子哪怕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也不会违背仁德。紧急匆忙之际,他会守住仁德;颠沛流离之时,他也会守住仁德。好富贵、恶贫贱,这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和欲求。君子之所以不是一般人,就在于他能超越普遍人性,始终经得起欲望的考验。
对于好和恶,应该有区分,好者亲近,多交往,互相学习。恶者疏远,不评价,不违背内心表现亲近。对于恶者做的违背仁德的事,敢于发声,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