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生

2024-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醉眠芳草间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不公,然而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美,那么温热。

汪曾祺1920年生于江苏高邮,三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缺失母爱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安全感,很容易悲观,但汪曾祺却有一个特别乐观的父亲。父亲从来不对汪曾祺发脾气,他对汪曾祺的教育方式,是关心但不强求,汪曾祺数学不好,他也不会责怪,只要能考及格就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汪曾祺也养成了从容温暖的性格,再苦再难也要笑对人生。

十八岁时,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小说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汪曾祺认识了华侨女孩施松卿,施松卿是富家小姐,而汪曾祺只是一个天天挂科,只有一条裤子还破了一个洞的差学生。有人问施松卿,为什么偏偏喜欢汪曾祺?施松卿却说,因为他有才啊!看他的眼睛扑灵扑灵闪,就知他很有才。

他们结婚后,日子过得很穷,东奔西走,汪曾祺当过中学老师,做过文学编辑。但不管日子有多难,汪曾祺永远都会让家人好好吃饭。为了让家人吃一口好饭菜,他发明了很多菜。最出名的一道,叫油条汆肉,把剩油条切段,里面塞肉,然后过油一炸,他说这道菜一口吃下去,口感是妙不可言。

38岁那年,汪曾祺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劳改。别人回忆改造的生活都是苦难,而到了汪曾祺那里,全程都是乐趣。他说他当过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改造期间,汪曾祺在那里干的活是又苦又脏又累,他每天要修猪圈,要扛170斤重的麻袋,还要刨粪坑,可是他却发掘了很多独到的快乐。他发现张家口的野蘑菇很好吃,劳动之后,他就去采蘑菇,炖上一锅蘑菇汤,他说比鸡汤还鲜,趁热喝了,整个人都暖了,第二天又可以精神抖擞。人家要求他画土豆,他画完之后,就用干牛粪生一堆火,然后把土豆全部扔进去烧,烧熟了美滋滋地全部吃掉。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代人的命运,都被耽误了,后来所有的作家书写那段历史,都是笔下生悲,可汪曾祺却不这样。他没有生悲,也没有诉苦,永远只写温情的人,永远只写温情的事。汪曾祺任何时候,都是别人把我扔在泥巴里,我还要在泥巴里种荷花,种完荷花我还要采莲藕。因为这种心态,让汪曾祺的作品在八十年代井喷式的发表,他写的《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人间草木》《一食一味》和《慢煮生活》,都感动了无数人,也温暖了无数人。

如果感觉生活很闷,不妨读一读汪曾祺,随便读他几行文字,你可能都被温暖。关于人生,他说,“我也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要自己还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关于生活他说,“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我的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关于幸福,他说,“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旽,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的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

晚年汪曾祺虽然爆得大名,但他始终觉得他最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他的家人。他和妻子结婚一辈子,从来没有吵闹,只有烟火人间的生活。他最喜欢的事,也永远是给家里人买菜做饭,每天六点钟,就起床逛菜市场,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他家的饭菜,全由他一人承包,一做就做了一辈子,做到了七十多岁。

1997年,汪曾祺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其实我们的人生,无论多么不平凡的生命,最终都要归于柴米油盐,无论生命中有多少波澜壮阔,最终我们最迷恋的,还是生活里,平凡琐碎的温暖。只有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才是真正的烟火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