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与“自取”

2017-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Da宇

    挑了一个正好的时间,正好的天气,正好的心情,去拜访此时秋意正浓的“海上第一名山”——崂山。

    山脚下是一个叫做“卧龙村”的安静的小山村,正是由此处进山。村民们在自家门前摆出自家种的南瓜,地瓜和柿子出售,红彤彤,黄灿灿,正如温暖的阳光映在人们的脸上。

    乘车进山的路上,崂山给了我不曾期许的惊喜!北九水因秀美而闻名,却不想也是如此的崎岖嶙峋。仿佛置身三峡,夹岸的高山,倘若给我一叶扁舟,荡漾在这绿波之上,定会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即视感。

飛鳯崖

    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人称“九水画廊”。而“十八潭”更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个潭风格迥异,意境妙合,是“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与山水灵秀的完美结合。三水之上,风景更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无极潭”,清澈见底,恍若山间的一块无暇琉璃。“无极”取自《老子·第二十八章》,“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上下八方是没有极限没有穷尽的,风景自然也是如此,正所谓“天下无处不风景”。

自取潭

    不远处的“自取潭”,“自取”出自《庄子内篇·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其自取”,更是道出了游玩山水的真谛。风景本是一样的,只是因不同的人看,才有了这不同的万千景象。

    山间寂静,飞禽走兽大抵都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只有泉水叮咚,如鸣佩环。当指尖触碰到水的一刹那,登山的燥热一扫而空,就像炎炎夏日突然抱住了一块冰,贪恋而舍不得放手。来生好想投生为那潭中的一块卵石,不论大小美丑,只愿一生清白。

海上第一名山

    山中的枫叶,火红色,金黄色,夹杂在两岸墨绿色的树林中,跳跃在嶙峋的峭壁上,似一簇簇小火苗,撩拨着我的心,心无杂念的纵情徜徉于山水之间,寻求“天人合一”之道。下山时已是下午时分,山阴面则更多了几分深沉、深邃,眼中的美景得以沉淀到心底,用时间去慢慢消化。

❤️

    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已经让很多年轻人忘记了游玩、旅行是一件用来享受的事情,更多的是把它当成包装自己的“包装纸”,成为一种朋友圈里炫耀的资本。但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旅游是一项奢侈的,需要经济支撑的活动。为了能得到最高的回报率,“穷游”在年轻人中应运而生。

    曾经的我就深有体会,原先朋友圈里一张唯美旅行照片的背后,是无数“穷游”的心酸。为了省钱,买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还没到目的地整个人就快累废了;吃住精打细算,用最少的时间逛更多的地方,简直是腿累加心累。因为没钱雇当地导游,所以这一趟下来并无法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逸闻趣事。最后剩的也就是几张冷冷的照片,指着它们对别人说,“这个地方景色好好的,东西也好好吃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试问自己又真正得到了什么?身心的放松还是头脑的充实?二者俱无,真是好生无趣。

    对于“穷游”,现在的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穷家富路”。旅行是一个放松身心和自我充电的过程,要想达到这一点就要不得“勉强”二字。最好是每年留给自己一笔“旅行基金”,这样就能在最想去某个地方的时候,趁着好心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毕竟在这个时代,感情才是最易被时间消磨的奢侈品。每天没有具体的行程,心情到哪儿,脚步就跟到哪儿。没有心累的精打细算,不必纠结于“游客必去景区”的噱头,干一切自己想干的事情,不论是心血来潮还是期待已久,自己在的地方便是风景。这大概就是与“无极”和“自取”相契合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