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家

身死因才故?——读《杨修之死》有感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11人  秋水浅语

筱雅/文

身死因才故?——读《杨修之死》有感

“身死因才故,非关欲退兵。”翻阅很多书评,皆认为杨修之死确因恃才放旷而致,我曾经也从语言的角度解读过杨修之死,也曾怀疑过曹操这般爱才、惜才之人又怎会因为他太有才而草率杀之?再次翻阅文本,查阅资料,才发现,杨修的死没有那么简单。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

《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节选以“鸡肋事件”为背景,为高潮,为全篇贯穿情节。在核心事件的展开中,通过插叙日常小事和参与宫争两个层面的六件小事,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性格,也揭示了曹操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

《三国志》记载: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从这些文字里,不难看出,杨修就是他知道了曹操想玩文字游戏“阔”“一盒酥”“鸡肋”的真正意思,也应该含而不露,甚至还应该以某种意义上的“愚蠢”来衬托上司的“才智”,而杨修却锋芒毕露,毫不隐晦地屡屡点破曹操的迷局,赔上自己的性命也就难免了。

    其实按照正常逻辑,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爱才、惜才之人,应该不会因为杨修的言论而杀他,大量翻阅资料发现:让曹操起杀心的还是因为其父杨彪的立场。

杨修有着雄厚的家庭背景,出身于名门贵族,而且杨家又历代为太尉,职位远在曹操之上,因此杨修是名门望族之后,三国时期是世族政治,能得到大族们的支持很重要。

    然而杨彪虽然跟随曹操,但却不同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曹操自立为王的时候,杨彪更是跟着荀彧一起反对,可以说在杨彪的眼里曹操是存在忤逆行为的。曹操也深知,杨彪跟他不是一路人,而作为杨家最有前途的杨修,也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钉。如此一来,曹操断然是想杀杨修以除后患的,这是其一。

其二,杨修曾经对司马懿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大王若千秋万岁之后,你我二人若皆活着,魏国会大乱。你我之争乃是魏国世子之争,二者去一,方可预防内乱。那现在就不要拖延,全力以赴,一决生死,如何?”如此看来,他是在威逼司马懿,司马懿淡淡说了声:“在下言已至此,主薄保重。”

    历史上,虽然曹操特别看重子建(曹植),子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曹操一心想立他为世子,这也是当初曹操把杨修安排给子建的真正缘由。然而,在后来的观察、测试中发现,曹植虽有才,但却太单纯、不稳重,少了帝王之风范与霸气,而曹丕却很有心机,表面沉稳仁义,很是得群臣之心,具备作为君主的特质。而且,曹丕已经将人心大量收拢,如果曹丕赢了,那么杨修必将与曹丕对立,曹操为了避免将来杨修与自己接班人曹丕的斗争,故而,他决定先杀了杨修。

由此看来,杨修之死,“恃才放旷”并非真正的死因,而他的出身,他对曹植的忠心“扶植”,才是他必死的结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