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中,如何避免商家的“套路”
先看个小测试:
有两个盒子,一大一小。A盒子小一些,里面有20块饼干,其中1块是巧克力饼干;B盒子要大一些,里面有200块饼干,其中有10块是巧克力饼干。
如果你想要一块巧克力饼干,你会从哪个盒子里拿?
从有200块饼干的大盒子里拿?
恭喜你,你和其他正常人一样,有“比例偏见”。
20块里有1块,200块里有10块,只能拿一次的话,你拿到巧克力饼干的概率,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都是1/20。但因为“比例偏见”,人们就是会觉得,从200块的大盒子里拿,“显得”概率会大一些。
而在日常消费中商家们常常会利用消费者的类似心理,从而影响消费决策,这点在我们女性消费者身上可能更为明显。因为从事电商,平时里会留意相关活动,有时也学习相关套路,在回头看自己购物中的经历时,发现原来曾中招不少。
真得会更划算,你的直觉正确吗?
商家A:买1000元的电饭煲,加送15元的微波炉碗。
商家B:买1000元的电饭煲,加1元赠送价值20元的微波炉碗。
面对类似商家A的活动你会不会觉得,“哎,我买1000元的东西,你就送15元”。
而与此同时,你是否也曾参加过商家B类的活动呢?比如屈臣氏把这点发挥到线上线下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参与这类活动时都会告诉自己,“哎,反正微波炉碗也用的上的,而且只要加1元,就可以买到了。”
但实际?不对呀
同样得到一个电饭煲+一个微波炉碗,我们在商家A那里支付1000元,却在商家B那里主动地支付了1001元。更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因为图划算换来的“微波炉碗”却很少拿来用。
这种常见的场景就是我们
再看看如下的图片,是不是很熟悉呢?
那如何避免被受比例偏见左右消费决策呢?
1. 明确需求,明确自己购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而不是为了满足促销条件。
2. 相对价格,更重视价值,是在选择商品/服务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品牌、质量、能否满足需求等条件来判断,同时尽量降低价格在选择判断中的权重。
如何真正为自己买买买呢?
1. 断舍离-判断东西的价值
拥有的不在多而在真正让自己感到物有所值。
这里推荐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CPW”(Cost Per Wear),它的计算公式是CPW=P/N。
比如,当你看到一件衣服时,你可以把它的价值(P)除以你会穿这件衣服的次数(N),得到的数字就是这件衣服每次穿着时的花费(CPW)。如此,再回过头来看看当时受活动影响,买下却安静地躺在那里不想穿的衣服是不是最贵却没有价值的呢?
如果以上是基于实用的角度,你可能会说,有的的
方法二: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对物品打分(1-5分),分数*使用频率。
当分数低于10分时,考虑舍弃。
2. 买资产,而不是负债
资产是能给我们带来正收益的东西;负债是从我们口袋中拿钱的东西,用投资的思维去消费。比如,有得垃圾食品,虽然可能外观诱人或是比较方便,但实际上对我们的健康没有好处,如果长期食用,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的负债。
3. 多为自己买单,避免从众消费或者虚荣性消费
简七老师关于聪明买买买中的三个问题判断,个人觉得简单而实用:这样东西我喜欢吗?这样东西我需要吗?这样东西我合适吗?希望我们都可以既享受买买买的过程,也享受买来的物品带给我们真实的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