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对我自己的“灵魂拷问”
今天聊一个很“虚”的东西,但这真的很重要,懂得人会心一笑,不懂的人嗤之以鼻,废话少说,下面开始。
先举例子,水浒传中两位老大,晁盖和宋江,抛开能力不谈,为什么江湖好汉都愿意跟着宋江?
试想一下,梁山给你发了一份OFFER,你很犹豫要不要上山入伙,于是问晁老大,以后梁山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有什么目标没有?
晁老大先是一愣,随即说:“想那么多干嘛,兄弟上山入伙之后,大伙一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岂不快哉?这就是我的目标。”
晁老大这样的目标可能对阮氏三雄、刘唐、白胜这样的人能适用,他们会跟着附和:“老大说的极是。”
但一旁的关胜、呼延灼、柴进等人心中肯定有一句MMP不知道该不该说。
相反你又问宋老大的目标是什么?
宋老大对这问题早有答案了,脱口而出:“我们要招安,以后为朝廷效力,博个封妻荫子,留名后世。”
看,宋老大的理想虽说不上有多高明,但至少要甩晁老大十八条街吧?
再举一个例子,秦朝的时候,刘邦是公认的“古惑仔”,成天想着混吃混喝,人到四十多岁还一事无成,但为什么短短几年之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呢?
再看项羽,标准的富二代,文不成武不就,小时候跟着叔父习文,他说读书能写自己名字就行了,不用学那么多。
习武,学了两天又说练的再厉害不过打十个八个的,没多大意思,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只好又教他兵法,但他仍然没多大兴趣,学了几天之后,又厌倦了。就他这样的性格,又怎么会成为后来的西楚霸王呢?
我个人觉得刘邦和项羽的转变应该是从见识到秦始皇的游行开始的,刘邦见到那架势,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
项羽也不遑多让:“彼可取而代之。”
两人应该都是从这一刻开始,心中有了愿景,慢慢的改掉了以前的恶习,开始朝着心中的理想努力。最终一人成为汉高祖,一人成为西楚霸王。
现在问起很多人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人是毫无实际内容的自由(包括财富自由、时间自由、心灵自由),试问这种空洞“自由”有什么意义?(当然人各有志,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理想也没什么错,在这里我只是说我自己)而实现这种“自由”的载体又是什么?